《聊斋志异》读书报告 对于我来说,记忆最深刻的要数《乔女》。在《聊斋志异》里,凡为女鬼,都是美丽至极的,唯有这一回,女主角乔女丑陋,而且是个跛子。但我认为,乔女是整个聊斋里,最有君子气概的女子,着实令人佩服! 故事是这样的:乔女由于貌丑,腿跛,到28岁了还没有人登门提亲。28岁,在9012年都被称为剩女,更别说在封建社会了。貌丑、腿跛的乔女,织布挑水,勤劳能干。乔女的妹妹乔二妮,偏偏是相貌极其美丽,登门说媒的人络绎不绝。她们的妈妈也是视乔女为累赘,对二女儿偏爱有加。 这天,媒婆登门说亲,这次是为乔女说亲,在邻村有个姓穆的男子,48岁,丧妻,家贫没能力续弦。乔女虽然不愿意,但是想起周围人的风凉话,加上她那母亲的劝说,狠心将自己嫁了过去。嫁人那天,轿夫故意跛脚,轿子里的新娘被颠得七昏八倒。盖头掀起,众人看到乔女面貌丑陋,又见她走路一瘸一拐,议论纷纷,喜堂上,乔女两眼落泪。婚后三年,乔女生了一个男孩,很快,大他20岁的丈夫因病去世。乔女带着孩子,日子越过越难,回家求母亲救济,偏心的母亲只觉得她是累赘。一气之下,乔女带着孩子回到自己家,织布卖布,自力更生。媒婆看着乔女的生活如此艰难,想着都是自己当初说了这场婚事,才使乔女过上今天这样艰难的生活,心里很是过意不去,遍寻摸着为她再寻个好婆家。(媒婆比亲妈强多了。)正巧,城里一位叫孟生的公子,刚丧了妻,襁褓中的婴儿亟待抚养,求妻心切。这孟生家有粮铺田地,家境殷实。自妻子去后,上门求亲就没断过。 媒婆上门,说乔女如何勤劳能干,心底纯良,但孟生并未放在心上,便拒绝了。这天,孟生在街上和朋友吃茶,被“卖布了!卖布了!”的女声吸引。心里想,都是女人主内,男人主外,为何这女子上街叫卖起来了。有人多付了钱,卖布的乔女赶忙喊回来,把钱退给人家。有爷孙俩家里遭灾,出来乞讨,乔女见状,犹豫了一下,把卖布的钱都给了老头儿,还送了块布让给孩子做衣服…… 这一切,都被孟生看在眼里。孟生告诉朋友:这个女人身上有君子气概,她织的布丝线密合,像她的为人一样纯良。一打听才知就是之前媒婆提过的乔女,心里一阵欢喜,立时决定非乔女不娶。回到家后,准备白银百两,赶紧央媒婆前去提亲,这媒婆说啥也不肯收,只说一定把事儿办好。哪知,乔女的母亲一听这事儿,便让媒婆让自己的二女儿嫁过去,又劝说乔女把这个机会让给妹妹。孟生的母亲打听到乔女的情况,也不愿意她嫁过来,更中意于乔二妮。孟生哪肯,是铁了心要娶乔女。乔女这边,先是不相信孟生会看中自己,听媒婆将孟生的话转述后,对孟生是一片痴情。 她活了大半辈子,遭到世人嫌弃,连自己的亲生母亲也不例外,只有孟生,是她的知己,懂得她的好。她为孟生做好了鞋子,却在这天,媒婆踉踉跄跄赶来说,孟生得了疾病,去了。乔女一听,心里一痛,把孩子托给媒婆,带上鞋子赶往了孟生家。她也不顾他人眼光,把鞋子给孟生穿上,在他的灵前痛哭一场。孟生去后,家里只有年迈的母亲和襁褓中的婴儿,地痞流氓抢走了孟家的家产,乔女知道后,要去告状,央求孟生的生前好友写一封状纸,这朋友受到地痞们的威胁,写好的状纸又给烧掉了。为了感恩孟生的知己之恩,乔女决定,要自己去守住孟家的家产。她当街拦下县太爷的轿子喊冤,被赶走后,又连滚带爬,跟着轿子到了县衙击鼓。最终县太爷被乔女的故事打动,惩治了几个地痞,索回了孟家家产。 她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抚养长大孟生的孩子,为他请先生,最终考上了进士;也床前端茶倒水,为孟生的母亲养老送终。这个故事打动了我,乔女为了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男人,付出了自己的后半生。她和孟生甚至没有成亲,不能算是夫妻,却帮着孟生养大孩子,尽孝母亲,守住家产。所有的这一切,只是因为,孟生是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知己,这个世界给予她的一点点光亮和温暖,而她却穷尽一生来回报。悲惨、动人、浪漫!从前读乔女,读完就拉倒,没什么感触。可后来,恋爱了,也见多了别人恋爱,再看乔女,会十分感慨。 蒲松龄在文章结尾是这么评论乔女的:知己之感,许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为也。但我觉得,如果不把乔女看得这样奇伟,只把她当做一个没人爱的小女孩来看,会更加地惊心动魄。蒲松龄写乔女其实是写士为知己者死,写的是男性而非女性,但经典自有它多解的基础。蒲松龄是男人,他不明白容貌对一个女孩意味着什么,一个不美的女孩在青春期时候会有多么自卑和可怜。她不会再去要求“己悦”,因为“悦己”的范围,已经太窄。知乎上就有这样的回答,让人看了心酸。一个女孩不美丽,仅仅是认为自己不美丽,就可以令天雨粟鬼夜哭,可以是一件天塌地陷的大事。而这样的女孩,如果有一天忽然得到了某个异性的赞美,关爱,她也许会非常“知恩图报”。“国士遇我,国士报之”。她可能会成为男朋友们梦寐以求的那种“懂事”的女孩。当然,缺爱的女孩不一定都不美,美丽的也不一定就不缺爱,但很多时候,爱与容貌很有关系。所以,我真的很敬佩乔女,她为一介女子,却有君子之姿。在以后的人生中,我要向乔女学习,学习她的美好品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9ac7b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