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孔子总结了很多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以后提出来的教学理沦。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2、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 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 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低估遗传、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与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教育幽默艺术就是讲故事、说笑话、引学生发笑。 所谓教育幽默艺术,是指将幽默运用于学科教育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提高学科素质教育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教育幽默艺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娱乐性,又要有其特殊的规定性——教育性。 一般说来,幽默艺术的技巧方法主要有如下一些。1、巧用修辞法2、婉曲释义法3、成语变用法4、有意曲解法5、自我调侃法此外还可通过讲故事、用谚语、借题发挥等方法获得幽默的效果,除语言幽默以外,还有体态语言的幽默。 幽默艺术是高雅、健康的艺术,教育幽默艺术是教学的手段而并非目的,教育幽默要服从教学活动的需要,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不考虑接受对象的个性、性别、文化程度等,一味的调笑逗乐,插科打诨,教育幽默就会进入误区。 5、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就是平均主义 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现在并无统一意见。不过,从实际看来,多数人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上述“五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平均主义是: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 6、动物界中也有教育现象,比如老鹰教雏鹰学飞行和学觅食。这样看来,人的教育在本质上其实是与动物的教育相同的。这种论断正确吗?请用教育的劳动起源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这一论断是错误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生产劳动使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 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完全不同: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类劳动不是对自然界的消极被动适应,而是积极的改造。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条件,教育正是在人类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老鹰教雏鹰学飞行和学觅食是动物基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而产生的,是一种生物行为。它与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自觉的社会性活动的教育不能等同。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动物界的哺育、“传授”行为并不是教育。 1、一位教师在讲“再生动物”时,告诉学生蚯蚓分成两段后还能活,所以蚯蚓是再生动物……这时,一个学生举手问到:“老师,如果把它分成三段呢,它还能活吗?”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傻眼了。请问这位教师缺乏的是哪方面知识?请用教师专业化素养的理论进行分析。 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要求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只限于自己以前所学或所教的那部分知识!恐怕就会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茫然不知所措,而使课堂教学陷于被动状态。所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桶水不是一桶永远不变的死水,而是永远流动的活水。要想在瞬间判断学生说法的正误或解决学生的问题,没有广博的知识不行。实验证明, 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的威信越是取决于其专业知识的水平!也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粘”住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9f4bd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