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3-02-06 09:58: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纪录片一词,既是电影纪录片新的发展形式,又是电视节目的一个种类。

2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 追求客观记录风格;纪录片向故事片靠拢 追求情节化故事化。 3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

4当今纪录片种类可以分为社会人文类与自然科学类。

5纪录片的丰富多彩是由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构成的。

6纪录片的形态种类,以内容或以形式划分都是长期习惯,具有一定科学性。 12莱妮·里芬施塔尔 代表作:《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

13尤里斯·伊文思:一条安达鲁狗 博里纳奇矿区 新的土地 愚公移山 17“冷战”结束以来,商业片升温表现之一是自然题材纪录片的发展。 1国际经验与民族化探索是纪录片艺术发展两大动力 2新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一次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 3 195851日,我国内地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第一个节目就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到农村去》7月播出第一步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

6客观纪录体:主张 强调跟踪纪录事件发展过程,强调自然客观,重过程不重结果,隐藏主观意图。大量使用长画面,重视访谈和现场声;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说和音乐甚至拒绝人工照明。反对拍摄中的人为干预,往往能够取得绝妙的自然客观效果。这是当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艺术形式之一。如果驾驭不当,客观纪录体容易流于冗长平淡、现象罗列乃至自然主义,不知所云。

7怎样理解纪录片的国际性和民族性双重品格并存 p11

一部纪录片从思想内涵到感情倾向,从美学追求到技巧手法,都或深或浅的濡染着民族文化色彩。

民族性既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也表现在艺术观念和形式上,更表现在作者自觉或不自觉的主观意识上。一个作者跨境创作,表现的是异国题材内容,渗透于作品的情绪、倾向基调,却与他的主观意识及其自身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作品总体能否被认可为异国文化便大有疑问。表现异国内容的作品成为 本国文化成果倒是顺理成章的。

意识形态和民族差异形成的彼此不信赖,以至各怀敌意、互相防范,直接影响着跨国创作,也限制了纪录片艺术国际性产生的发挥。这也是它民族性长久存在对其国际性产生的障碍,即国际性与民族性具有一致与不一致的两面性。关于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问题,有两种表述值得分析:一种见解认为“越是民族的越具国际性”,一种观点为“与国际接轨”.艺术的国际性是就品种及其基本规律、形态而言。一种艺术从此国传到彼国,必染上彼国色彩,融于彼国文化。具体作品主要是民族的。少量会走出国门为国外观众接受,绝大多数只能在本国发挥作用。 接轨 作为艺术的纪录片与科学技术、产品完全不同,不可能有统一之轨连接。 8.《北方的那努克》艺术方法技巧,主要是几方面: ①歌颂美而回避丑的美学原则。

②与被摄对象长期交友共处,深入观察,准确把握生活形态,并使被摄对象在镜头前高度自然。 ③用故事片手法表现非虚构的人生故事,纪录片故事化,并以主观热情介入强化情节,塑造人物。 ④长画面大容量。猎取海豹,长画面最早范例

⑤在选择拍摄和选择编辑基础上,运用画面组接创造节奏变化和艺术气氛,使作品结构高潮迭起,增强吸引力。⑥利用字幕增强效果,使默片具备了综合艺术手段的表现力。

9.《北方的那努克》遭到非议的地方主要是:有人批评建冰屋是“造假”,有人批评他单纯扬美掩丑,是回避社会矛盾粉饰现实;用长镜头组织情节,等等。由此发端的纪录片再现与纪实之争,艺术与现实之间应保持多大距离的分歧长期存在,至今依然存在。

10“电影眼睛”艺术主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吉加·维尔托夫

①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重视拍摄角度、景别以至特技等摄影造型技巧。

②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以“墙上的苍蝇”比喻摄影客观性;要求摄取人物自然神态和事件进程原貌,甚至要求“被拍对象发现你在拍他,便立即停机”。反对拍摄中的人为干预和表演。

③强调蒙太奇的作用,认为蒙太奇手段可以改变乃至创造新的时空形态。

④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现实,肯定纪录片的传媒作用和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⑤主张电影人到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化,通过平凡事例表现伟大主题。

⑥把电影剧本、演员、摄影棚等视为“资产阶级发明物;称进口故事片为麻醉人民的“宗教同类”,痛斥进口故事片为“技术上花哨的电影活僵尸”

1 / 3




电影眼睛派虽然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历史却证明因其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它未能长久的繁荣下去。对摄影和蒙太奇的刻意追求,不仅是主观意念对“电影眼睛”功能的否定,也难免流于技术主义,从而降低纪录片的认识功能和史学价值。另外他们对故事片的笼统否定失之偏颇,妨碍了对其巨大社会功能的认识。 11.格里尔逊学派的基本艺术观点是

①重视电影的认识功能,强调纪录电影创作要面对现实,剖析社会问题。

②主张把电影直接用于宣传教育,把电影院作为讲坛,以宣传家的身份利用纪录电影为改造社会服务。 ③主张“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场景”,允许拍摄中进行艺术加工纯客观的纪实电影是不存在的。 ④他认为电影人首先是政治分析家、宣传员,其次才是艺术家。

⑤对故事片持完全否定态度。他认为摄影棚里拍摄虚构故事片是对电影这一现代媒体的误用 15“最差的纪录片是宣传片”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

应该说,低水平宣传片是纪录片中“最差”的,却不能说宣传性纪录片都是最差的。事实是,越是艺术质量高的纪录片越有利于宣传。最经典的纪录片也是最好的宣传片。纪录片本质上就是用影视宣传教育艺术,只是宣传的内容和隐显不同罢了,政府、集团、个人的主张虽有差异,却都是宣传。

16.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都追求真实客观效果,其明显差异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①对创作中的“主观成分”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真实介入 直接隐藏 纯客观 ②都强调声画同步,甚至是声音比画面更重要。选择拍摄对象

17《望长城》开启了中国纪录片创作新阶段,是里程碑 为什么?p55

艺术观念、方法技巧到艺术形态全面创新:既大胆告别主创者熟悉的传统方法和模式,又不机械模仿照搬某些学派,而是广采博取为己所用,把西方多学派写实技法和艺术策略融入东方虚实相济的艺术传统中,铸成新的客观记录方法和风格,实现了“以拆散模式合成模式”。其创新突出表现为长画面的拍摄和对声音的高质量采录。电子录像技术设备便 国际影视艺术交流和纪录片人默默探索

18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几个阶段,主要经验教训

1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英雄的信阳人民 制作周期短播出及时 收租院 2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

20世纪70年代末选材面窄 手法陈旧 样式单一 改革开放后改观 20世纪80年代前期纪录片短暂繁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娱乐节目迅猛发展下,纪录片风光不再 纪录片飞跃性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

数量大增 ;二专业性纪录片频道和成批纪录片专栏立足稳定,影响扩大

三视听并重纪实理念与方法普及 ;四纪录片佳作屡创收视率纪录;五传播使命与审美追求统一 ;六反映现实的力作彰显舆论功能;七拓宽选材广度,弱项题材趋热:

1自然纪录片升温 2科技类纪录片创新多 3跨国题材创作的突破

八辅助性艺术技巧的积极探索 ;九社会力量参与纪录片发展助推器;十DV新武器初现锋芒 19选题和前期准备 从哪方面着手 p116

一创作的准备: 长远基础性准备 思想、理论、职业道德、文化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语言的、身体的训练。 2 特定的专门性准备 物质 物资准备

选题策划:题材、责任、兴趣 选题策划:内容、方法、样式 形象思维与计划调整:

1 及时修改方案 2 两种思维 形象逻辑 3 故事性在前期创作中孕育 4 故事与细节 5 作品形态与艺术手段 20怎样看待拍摄中的主观干预

作为艺术创作,绝对不“干预”是不可能的。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干预”一语充满褒贬争议。每人理解和“干预”的方式、程度差别颇大,不能简单地判定是非。广义而言,创作过程中与被采访者的接触,对内容的选择、拍摄的取舍、访谈时的提问,都是“干预”。干预是主观意识的突出体现。

就作品题材性质:风光片和某些生活常态题材,拍摄时根据内容做适当“干预”往往不可缺少。干预与否,如何干预 往首先与题材内容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对“干预”的态度又是不同风格的区别之一。写意风格从不一概反对“干预”,并把适当“干预”视为深化作品主题的必要手段。写实风格则强调客观记录,反对“干预”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c764061a37f111f0855b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