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社会化与社会医学化的相互进程

时间:2022-04-01 05:29: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学社会化与社会医学化的相互进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因此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健康,因此医学社会化与社会医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为医学生我们应该全面、综合、整体地看待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提高我们适应社会医学化要求的综合能力。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谈起: 社会医学化是指原不属于医学的问题,从疾病或失调的角度,被纳入医学领域处置从而演变成了医学问题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控制机制,医学化将某些偏常行为纳入医学治疗的范围,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随着社会发展,医学化已经扩展和渗透到了人类整个生命历程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正常的生活事件医学 难道科学技术发展了,医疗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这样那样的疾病反而更多了?如果疾病较从前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那么为什么人们的健康水平、人均寿命较从前大幅度提高了?看来,社会医学另有原因。有认识方面的原因。正如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所知愈少,愈不以为自己无知,从前少听说这病那病,与从前的认识水平有关;如今人们在医学方面的认识深化了,从前尚未认识到的疾病现在认识到了,因此病也多起来了。在这个意义上说,不是病多了,而是病的名堂多了。也有生活本身的原因。随着生活的发展,从前没有的东西现在有了,相应地从前没有的病现在也有了。高楼大厦林立带来了建筑物综合征,信息爆炸带来了信息焦虑综合征,网络兴起才有了网络综合征……从前多少代单传实不多见,如今独生子女整整一代人,因此才会有独生子女就业综合征。所以说是时代的发展导致了这种情况,是人们健康观的转变。

健康观,或者说有关健康与疾病的知识,应该是健康社会学研究的起点,但在医学化主导下的健康社会学研究,通常机械地使用了流行病学或社会医学中的个体健康观。这一分支的健社会学家在讨论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时,其着眼点实际上是社会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而不是社会的健康。这种医学的视角忽视了健康观的政治经济因素,因而在研究中倾向于采用偏自然科学的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方法。虽然这部分健康社会学家也关注生活方式等非医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但是,他们只是简单地把生活方式视为一个个体可以自由选择的健康影响因素,认为健康社会学家的职责就是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所谓健康生活方式的标准是由掌握健康科学技术的专家制定的,这些专家实际上被主流社会授权对人们的非健康的生活方式,越轨行为进行矫治。医学化取向的健康社会学把这门学科推向了一种应用技术科学的方向,其健康技术主导和对社会生活中的医学化现象认同的态度,使得这门学科出现了远离社会学的趋势。 但这些还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什么引导着生活医学的潮流?医学,其要害是,即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医学范畴。那么,是谁推动着这种的进程?当然是的受益者们。首先是制药公司和医疗设备公司,他们因生活医学而拓宽了市场,获得了实惠。其次是有关专家,他们因生活医学而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增加了收入。再次是媒体,他们因生活医学而吸引了广告客户,丰富了自身内容。为生活医学潮流推波助澜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患者。媒体上宣传的各种疑难杂症,总有一些人具有或自认为具有其中的某些症状,也总有人自觉不自觉地对号入座,而患上某种莫须有的疾病,把自己当成需要治疗的患者。这些虚构的病并不是真正的病,给所谓病人及其家庭带来真正的痛苦。特别是患者,不断从一种病痛走向另一种病痛,活的质量因而大打折扣,天长日久还真的会成为某种疾病的患者。其实即使有某种症状,不一定非求医问药不可,也许不过是完全能自己处理的日常问题,在以前是不会当成病的。 医学社会化则是社会发展的峦然趋势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观逐渐形成。社会发展观就是指在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过程中,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进步过程。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医学已经社会化。如,在2003年的防范“SARS”战斗中,首先是政府迅速审议和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建立


了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行政应急法律制度;其次是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防范网络;再次是政府加大了卫生经费的投人。所有这些社会化功能,使防范“SARS”战斗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世界健康目标要求医学社会化根据世界各国健康目标和达到健康目标的手段进行分析,从单一的单纯降低发病和患病情况转变为延长健康人年和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将减少公民健康差异列入卫生健康目标的范畴,尤其在国家、民族、性别、职业、教育、城乡等方面高度重视减少公民健康差异问题;将预防服务,尤其是临床预防服务列入卫生和健康发展的目标内,强调要通过预防服务的过程达到改善健康的结果;细化指标越来越细,普及面越来越广。种进程清楚地表明,要实现这些健康目标,医学社会化势在必行。

世纪医学工作者适应医学社会化必须具有的原则:首先,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原则。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这一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明确和掌握正确的职业价值,包括追求卓越、责任感、同情心、负责、诚实、正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每一名医生都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和全社会的利益;认识有关病人文件、知识产权的权益、保密和剽窃的伦理和医学问题;认识对每个病人的医疗保健所负有的个人责任;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的福利、文化多样性、信仰和自主权的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然后,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原则.把握疾病发生时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认识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要因素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及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了解急、慢性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生发展过程;在急、慢性疾病防治、康复和临终关怀中,恰当地采取生化的、药物的、外科的、心理的、社会的和其他各种干预措施。还有,扎实的临床评估技能原则.认识相应病史资料;全面的体格和精神状态检查;基本的诊断和技术规程,以及对所获得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问题的性质;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在挽救生命的过程中采用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良好的医患等关系沟通原则.注意倾听、收集和综合与各种问题有关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实质内容;运用沟通技巧,对病人及他们的家属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有效地与同事、教师、社区、其他部门,以及公共媒体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有效的团队协作与涉及医疗保健的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事。群体健康和大卫生观念的原则.具备对一个群体的健康和疾病起重要作用的生活方式、遗传、人口学、环境、社会、经济、心理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原则;具有在预防疾病、伤害和意外事故中,以及在维持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中应起的作用和应能采取的行动原则;具有国际卫生状况、社会意义的慢性病的发病和病死的全球趋势、迁移,贸易和环境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各种国际卫生组织的作用等知识原则;具有卫生系统的各种基本要素,如政策、组织、筹资、针对卫生保健费用上升的成本遏制、卫生保健服务的有效管理原则等。

可以说不仅社会在逐渐医学化,医学也在逐渐的社会化,两者相辅相成,不断发展这样才能持续进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ac1ad784254b35eefd34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