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的人物生平

时间:2022-03-28 09:55: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洵的人物生平

青年游荡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苏洵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

北宋祥符九年1016年,约于此年苏洵开始读书,学习断句、作诗文但没有学会就放弃了读书。

北宋天圣六年1027年,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程氏时年18岁。 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苏洵尚未发奋读书,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

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苏洵仍未发奋读书,其父“纵而不问”。

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苏洵游成都,于重九日至玉局观见青城山张仙师画像,用身佩玉环换回安置于家中,每日旦起焚香祷告祈求得子,是年冬生长子景先。 发愤读书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苏洵母亲史氏病故,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苏氏祖坟。苏洵第一次上欧阳内翰书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时间实已太晚,何况一开头的时候,态度又不很认真,仗着聪明,看看与他同辈的人,都不见得比自己高明,以为读书没有什么难。但是到第一次应乡试举人,他却不幸落第。这次失败,使他痛自检讨,再搬出几百篇自己的旧作细读,不禁喟然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愤然将这批旧稿,一把火烧个干净,决心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此时,苏洵已二十七岁。所以欧阳修作墓志铭,张方平作墓表,史本传皆言:“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 生儿育女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老泉自序二十五岁,始知读书。程夫人生次女。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苏洵发奋读书,立下壮志。程夫人生幼女,因排行第八古称“八娘”

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在家继续发奋读书。程夫人生次子苏轼。兄长澹居家中,仲兄苏涣为开封士曹官有两子两女。


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苏洵去京师礼部考取进士,未被录取。长兄澹病逝于家。 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苏洵次年又举茂才异等不中,返回家中,继续闭门苦读。长子景先年仅八岁而亡。 增广见闻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苏洵居家竭力苦读,考究古今治乱得失。程夫人生幼子苏辙。是年苏洵到阆州现在的四川阆中县去探望在那儿做官的哥哥苏涣,看到哥哥治理地方成绩很好,颇受感动,不久东下出夔州巫峡,顺流而到荆州现在的湖北襄阳县一带,游学各地,结交有学问的师友,增加不少见闻和人生经验。

北宋宝元三年1040年,苏洵经过五六年的刻苦研读学问已成,仲兄苏涣从开封士曹移任阆州通判。 教子读书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苏洵在家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并教授苏轼读书。是年苏洵次妹病亡。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苏洵送苏轼入天庆观北极院小学读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苏洵居家读书,教授苏轼。是年离家出外游学,自眉州出发到嘉州,游峨眉山,然后顺流而下从夔州巫峡下荆诸,准备前往京师。程夫人在家教授苏轼范滂专。

北宋庆历七年到至和二年1047年到1055年,苏洵继续居家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同时教授苏轼和苏辙读书,年间苏洵的幼女八娘在舅父公公家遭受虐待,苏轼的表兄也就是八娘的丈夫助虐,忧愤而死,苏洵苏轼苏辙与程浚及程之才断绝来往。苏洵也多次远游,和成都官员张平交好,张平曾向欧阳修举荐苏洵,未果。 三苏游京

北宋嘉祐初年1056年,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苏洵文名因而大盛。在京期间,认识了保聪禅师,“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啊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苏洵推托有病,不肯去应诏。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苏洵带领全家乘船沿岷江而下,东出三峡,走水路进京,在丰都参观了仙都观,传说这是阴长生升仙的地方,写有《题仙都观》诗凭吊这个仙人。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陈州今河南项城县令姚辟一同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日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是月命苏洵去礼院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书,是月仲兄苏涣出知涟水军,未行提点利州路刑狱,苏洵父子于西郊送别。八月苏轼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及殿试。九月苏轼被任命大理评事,苏辙被任命秘书省校书郎。十一月苏轼辞别父亲去凤翔赴任。 北宋志平三年1066年,三月,《太常因革礼》编撰完成。苏洵所著《易传》尚未完成即病重,命子苏轼述其志写完《易传》。四月二十五日病逝于京师,时年58岁。六月具官船载洵由苏轼苏辙扶护出都城,苏轼妻王弗灵柩亦随载而行,自汴入淮溯江而上抵江陵,十二月入峡延水路于第二年四月护丧还家,十月二子尊父命于其母合葬。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38bc17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