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4200字

时间:2023-04-08 14:2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4200

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真实性逐渐成为旅游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了对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研究形成全面认识和理解,本文尝试对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研究进展进行一个框架性的介绍。 关键词:真实性;文献综述;国内外旅游研究

真实性最初来自希腊语,意思为自己做的、最初的。最早用在博物馆,即用来说明博物馆里的一切展品是否真实,其价值是否与某个价格相符合。之后被借用到哲学领域的人类存在主义的研究中Trilling19721973MacCannell将真实性Authenticity概念引入旅游动机、旅游经历的社会学研究中。从此,真实性成为西方旅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引起了各种热烈的讨论和分析Taylor2001国内学者对于旅游真实性也有较多研究。 一、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研究现状 综观西方人类学家对旅游真实性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真实性进行了研究。而国内的旅游人类学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并以实证研究为主。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真实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真实性的概念 真实性概念被引用到旅游业中,认为人们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经历旅游目的地的真实现代人对真实的追求是因为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复制品与赝品,真实似乎越来越少,而人们追求真实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真实性已被人们看的越来越重要。 对于真实性这一概念是众说纷纭,至今未有明确的定义。真实性这个术语未加清晰界定就被引入旅游研究领域,造成了许多混淆,研究者很多时候是靠直觉来揣摩该术语的含义(谢彦君,2006在国内,Authenticity也被翻译成原真性、本真性等。 MacCannell1973)认为旅游业不仅是现代化的产物,也体现了现代生活与过去形成对照的某些具有价值的东西,如现代游客外出旅游,其目的是要去看他人和体验他人的生活、习俗、传统、仪式等,而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真实Vally认为,真实性是游客渴望得到、并积极追求的一种经历,这种经历被认为是反映真实的、不掺假的目的地的日常生活,或者能够让游客接触这种生活。转引自林美珍等,2003Cohen1988)认为真实性是一个社会创建的概念,文化真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同其他文化的融合发展而改变,真实的文化经历不是访问者和社区居民的一种讨价还价的商品,而是访问者对其经历是否真正反映地方价值的认可。 在国内,学者对于真实性的研究晚于国外,对于真实的概念界定也是一个最具有争议的问题(张晓萍,2003,最早见于王宁(Wang1999)的研究。王宁认为,旅游中的真实性概念包含了两个独立的方面,即游客经历的真实性和旅游客体真实性;其次,真实性概念在本质及其内涵上可进一步划分为客观真实性、存在真实性、结构真实性3种类型,并对这3种不同的真实性概念进行了分析说明。从旅游规划管理的角度,真实性可以定义为游客对某些旅游目的地渴望的一种旅游体验。真实性即异域情调(exoticism、地方特色、传统、独特性等,它要求旅游产品的出处、形式、风格、语言、象征等都源于一个假设的没被破坏的传统、传说或神话(李旭东等,2007 真实性虽然是一个有着多种解释而难以定论的概念,但它对于确定旅游开发是否对传统文化活动起到负面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吴晓隽,2004 (二)文化商


品化与真实性 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旅游业要产业化,而产业化又必然带来商品化问题(张晓萍,2003。因此,文化商品化现象不可避免。但学界关于文化商品化的观点不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持否定态度,认为商品化会对真实性造成破坏。早期人类学家对于文化商品化一般都持否定态度,认为文化商品化否会使文化本身失去内涵,破坏地方文化的真实性。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以Cohen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也开始认识到,商品化与真实性并非绝对的矛盾和冲突。文化商品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文化真实性的保护,有利于真实性内涵的演变和发展。文化商品化会给旅游产品增加新的含义,可使一个地区的文化通过商品展示而得到认同,出现新的自我展现形式。这样做也并不意味着古老文化内涵的丧失。 在现代旅游情境中,真实性与商业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可以共存,可以相互调整或者呈现出新的形式。旅游文化资源的商品化不一定会给文化真实性带来破坏,反之有利于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张晓萍,2003 商品化和真实性是可以互相促进和转换的。赵红梅2003指出对文化的商品化只要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文化商品化当作是文化发展的一条途径和一种方式,那么文化商品化对文化的发展就是有益的。Cohen1995)指出,通过合理进行真实性的设计,不但可以使真实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还可以使真实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 (三)真实性的影响因素 到底有哪些因素能够保证一个在本体意义上永远达不到真实的旅游产品能够取得体验上的真实性,这还是一个少有研究的课题。 在研究旅游产品的真实性问题时,于岚2000)认为不应局限于本体的真实,而是应该侧重了解特定旅游环境中的人的主观体验,来检验有哪些因素能够使他们感到旅游产品传达的意义是真实的。Waller等(1998)认为游客的真实性体验和四方面因素有关:文化;游客数量;独立程度;宣传的一致性。游客真实性的感知受到性别、收入、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以及前期参观经历等的影响 Waitt2000 游客对目的地的体验多深,了解多少,获得多少,除了与游客的旅游经验、文化素质、知识结构、适应能力、年龄大小、身体状态以及先期所进行的旅游准备有关外,还受到东道主社会所提供的社会空间的影响(彭兆荣,2004 国内一些学者从不同的研究对象上总结了影响游客真实性体验的因素。例如,田美蓉2005)在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时,提出了影响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体验的因素。 (四)真实体验与游客 现代游客渴望一种对生活的感。而通过旅游,游客就能满足这种需求,还能摆脱现代工业社会给他们带来的疏离感MacCannell1976)认为,现代旅游是一种对真实的寻找,与进化论的模式相和谐,并提出游客的动机是对真实性的追求。Cohen1989)认为,所谓真实性取决于人们的感受(转引自李应军,2006。事实上,多数游客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评价真实性的(Chhabra等,2003。感知的真实性(perceived authenticity)是衡量产品质量、决定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标尺。因此,真实性应强调感觉价值feeling valueMckercher等,2002 旅游真实体验的主体应该是游客,游客的出游动机恰是追求文化的真实(吴忠才,2002。因此,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文化的真实性是和游客的感受与体验密不可分的,旅游引导着游客去领悟文化的真实性,而游客对文化的感受又反过来加深着文化真实性的内涵。但不同游客对的追求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游客本人(张晓萍,2003 (五)真实性的四个研究角度 在旅游研究中,西方学者们主要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四种视角研究了真实性这一概念。李旭东等(2005、马晓京(2006、匡阗(2006、高芳等2007等都从这四个视角对真实性的概念进行过研究。这四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视角基本反映了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概貌。前三种是旅游客体的真实性,最后一种是旅游主体的旅游经历的本真性。由此,本文对真实性的研究角度归为客体真实与主体体验真实两方面。存在主义者对真实性的理解是从游客而不是从被旅游的文化角度出发的,它关注的是主体体验的真实性。而在客体相关的三种真实性概念中,客观主义者与建构主义者坚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49980dbf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