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商业化和现代性 一、真实性 回望“真实性”(赵红梅,李庆雷) 历史学家布尔斯廷(1961,《镜像:美国伪事件导览》)提出旅游中真实性问题,社会学家麦坎内尔(1973)提出“舞台真实性”。究竟何为“真实性”,它是既定的真理性存在,还是人类感知的幻像? 1.Authenticity:真实性、原真性或本真性 对于authenticity的参差译法,张朝枝(2008)总结认为,社会学界、民俗学界通常用“本真性”,文化遗产保护界通常用“原真性”,旅游界通常用“真实性”以强调旅游体验。Authenticity的翻译需从主、客体两方面分而视之。如是指涉旅游主体的体验,还是旅游客体的真实与否。文化遗产适宜原真性;在主客互动中,东道主的接待亦有真假之分。很大程度上,Authenticity在旅游运用中的多义性是缘于客体真实与主观体验真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们对课题真实的多重判断标准。 2.缘起:商品化或现代性 是什么导致了大众旅游? 彭顺(2006)认为旅游活动与旅游者的产生,起初和旅游机构或旅游服务并无联系。 麦坎内尔的《舞台真实: 旅游场景中的社会空间设置》(Staged Authenticity: 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 Settings)旨在剖析旅游中不同层次的文化真实性,但其顺手解开的“旅游者是真实性的朝圣者”这一“谜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b6cf3269dc5022aaea00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