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感知层次】 1、简要了解作者及前人对作品的评价; 2、背诵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感受层次】 1、在诵读中感受诗歌中的诗情画意; 2、 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感悟层次】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结合诗歌具体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 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结合诗歌具体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技巧。 【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感受诗歌中的诗情画意; 2、结合诗歌具体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技巧。 【教学设想】 教具:多媒体教学工具; 学法:朗读、鉴赏与评说讨论相结合; 教时:2课时。第一课时:置身诗境。第二课时:缘景明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会有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学生吟诵相关诗句)关于写月的诗句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了他们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年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感知层次】 一、作者作品 张若虚,扬州人。曾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美读诗文 下面,就请大家带上最饱满的精神、最美好的情感来齐读这首《春江花月夜》。 1、学生齐读 (课件投影:美读诗文,感受画面) 2、配画赏读 (欣赏视频沙画《春江花月夜》) 1 3、情感诵读 阅读,就是和高尚的灵魂在交流。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的吟诵之中时,同学们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感觉了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简单交流。 指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点评: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份辽阔,一份朦胧,一份空灵,一份纯净。 (板书:辽阔、朦胧、空灵、纯净) 【感受层次】 一、明确意象 看来,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些感受都是独特的,是我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解读诗歌后的产物,这就是个性化诵读。根据本单元的“赏析指导”,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什么? (投示“吟诵感悟 —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 1、思考: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 明确: 春、江、花、月、夜。 2、思考:在这五种意象中,哪种是最重要的意象呢? 明确: 月在五种意象之中最为重要。 3、提问:这轮明月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 阅读、明确: 从全诗来看,有“共潮生”“皎皎空中”“西斜”“落月”等词,所描绘的月是运动的。 (板书:月升 月悬 月斜 月落) 二、再造情境 1、明确结构,理清线索 提问:诗人用“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摇情满江树”四句诗精心选取的月升、月悬、月斜、月落四个位置。如果以月为线索,这首诗从内容上可以分几部分? 讨论明确: 这首诗可以月为线索,分两块内容,以“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界,前一部分由景入理,后一部分由景入情。(也可理解为景、理、情三部分,视学生回答情况而定。) 2、描绘意象,再造画面 (课件投影:涵咏诗文,再造情境) 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它总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意境。就像一幅画不能裁减下一小块来欣赏一样,诗句也是不能用来逐句翻译的,但是诗歌展现的画面却可以在心中描绘。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来展现自己心中的那幅画面。注意不是翻译,而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渲染去创造。文字一定要优美。 示例: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不闪动着明亮的月光啊。 要求:每四句为一组,共八组。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bc625aeff9aef8941e06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