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

时间:2022-07-25 21:1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结构调整。引起这一轮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有:日本对外贸易摩擦加大,美国和西欧国家对日本的出口加强限制,1985广场协议后,日元急剧升值,制造业出口价格比较优势下降;日本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制造业劳动成本上升;国内主要消费品普及率提高,内需相对不足。这些因素导致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向海外转移。

80年代日本企业大举向欧美以及亚洲投资,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步伐加快,带动日本制造业生产的海外比率上升,国际化程度加深。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导致日本国内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

与制造业外逃不同,日本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信息产业出现较快增长,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扩大。仅从就业来看,1980年日本服务业就业人口1001万,占总就业人口的18.08%1990年,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了393万人,1394万,占总就业人口的22.31%1980年金融业就业人口只有191万人,在总就业中占3.45%1990年金融业就业人口增加259万,占4.14%(参看表1-2-4

针对80年代日本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日本提出发展新的比较优势产业,适应扩大内需和提高国民实质生活福利的要求,发展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生活服务业、娱乐业的发展受到重视。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求也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转变。提出要借信息技术发展之势,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信息产业、节能技术和新材料技术。

日本虽然提出好的产业发展战略,但由于日元升值的冲击和扩大内需政策不利,80代后期,大量过剩资本没有进入创新产业领域,而是涌入股票、房地产等金融资产领域,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低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0f6c21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