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语文教学“五字经”

时间:2023-02-28 01:0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改语文教学“五字经”

高县柳湖中学校 汪俊安

我校高效课堂改革在2011年秋正式全面铺开,很多市内外的兄弟学校也常到柳湖中学参观学习,柳湖中学也常常应他们之请去示范讲解,柳湖中学的经验给兄弟学校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借鉴。但是,经过大家的摸索交流碰撞,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模式从长远来看是有助于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是有助于全体学生成长的。困难是暂时的,疑惑也是正常的,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还需要培训、演练。我们要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我们的展示形式也可以多样化的,开始的时候可以降低点难度,走上路了再开展些有难度的活动,无论是杜郎口模式还是铜都模式或者是柳中模式,我们都离不开个人的个性化修改调整,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因此,我认为课改中的语文教学重在如下几个字上下功夫。 一、引

所谓“引”就是善于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老师希望的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他自然就会重视这科的学习。在教学《新闻两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很多同学对新闻这一体裁陌生,感觉咬文嚼字,连文章都读不懂。收集到这些信息后,我把自己写过的一些新闻报道(因为我曾到宣传部挂职学习过,发表了很多通讯报道)先带给同学们,让他们看后提出相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一下子拉近了和新闻之间的距离,随后的学习迎刃而解。甚至,还有同学萌生了以后想当记者的愿望。 二、激

所谓“激”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情如冬天里的一把火,可以溶解冰冷。所以老师必须带着激情上课,营造氛围,带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慰的信》时,我让学生看了英法联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一些场景,再看圆明园被烧前和被烧后的对比图片,学生是义愤填膺,带着这样一种感情学习,自然事半功倍。正当学习快要结束时,我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辩论的环节:圆明园要不要修复?学生活跃的思维、内心的观点一下被点燃了,正反双方争得是面红耳热。学生一切的能力都展现在了其中。 三、趣

林语堂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往往会倍受学生的青睐。记得一位大师说过“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艺术”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一项社会学调研指出,一大半的学生喜欢擅长幽默教学语言的老师。平日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法官式的老师往往退而远之,对幽默型的老师却格外亲近和尊敬,这是因为富有幽默感的老师能通过教学传给学生“三味”:兴味、寻味和情味。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为自己课堂的生动有趣增添光彩呢?如找早恋学生谈话,用“男女间情感过近了”;说“偷东西”“未经主人允许拿东西”“骂人”“把父母背在背上”“考试作弊”



1




是采用了“观察法”“互相配合法”“团结友爱法”;说“上课随便接话”,是“语言失控”等。沉默未必是金,但合适的幽默一定是宝。如成年佳酿,在芬芳醇香的美妙情景中让你身心愉悦! 四、导

所谓“导”就是用计划制度去规范学生,促使学生去学习。现在的学生学习态度分三类,一类是兴趣型,凭兴趣学习,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二类是理智型,这类学生不用老师管,知道自己该做好的事情。三类是被逼型,全靠逼迫去学习。但不管哪种类型,都需要老师去导,这个导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长期的可以一年、两年、三年;短期的可以一天、一周、一月。同时,这个导又要分类,主要是背诵、阅读、作文。有了导,还要落实,否则成了空中楼阁。全靠老师,不行,需要培养得力的助手,科代表、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如我班开展了“读书活动”。以前准备书籍很困难,现在我把任务分给小组长,到期交账,组长去组织。我定时验收,完成很好,于是就有了我班上每节语文课之前,各组的小黑板上都有一句经典的话出现,同学们都养成自觉记下来的习惯。 五、放

过去,教师是课程计划和实施的主体。课程计划一旦确定,课程的实施就按部就班,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但在课改教学中,教师们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观察者,善于捕捉转瞬即逝教学信息,马上对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在教《木兰诗》第二课时时,在上第一个班时,要求同学们用现代语言复述该故事,于是分配任务,大家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小展示——班级大展示。前面几个小组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最后一个小组展示“家人迎接木兰回家,木兰梳妆打扮时”。却别出心裁地用演的方式给我们呈现故事情节,有的同学扮演木兰,有的同学扮演父母,有的同学扮演姐弟,有的同学朗读,大家有板有眼,同学们印象深刻,高呼叫好。于是,在第二个班教学时,给大家分配好任务后,我用了一句提示:同学们可根据情节灵活补充,配以动作故事情节等展示效果会更好。没有想到的是同学们展示“木兰辞别父母”时,把马蹄的声音,父母呼唤木兰的声音,流水的声音都用他们所谓的“口技”展示出来了,只是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的,赢得同学们的阵阵喝彩。我想,教师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信息,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走上舞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e3abd5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