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使学生确实体验身边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利用过生日吃蛋糕引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一个蛋糕可以用“1”表示。接着教师提出疑问:不过生日又想吃蛋糕再买一个大蛋糕有些浪费,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买一块小的。教师再次追问:这一块小的该怎么分才公平,学生得出平均分。学生认识到平均分的一小块不能再用“1”表示。又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先出示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场面。老板“苹果一块五一斤”。顾客:“五块三斤卖不卖?”让学生自己当回老板,看看是赚还是亏?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入新课,既能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 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也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意识。 例如: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教师给出许多商品的价格,让学生用一定的钱去购买,并通过有关计算汇报购买情况;又如在“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了解自己小组每个学生的跳高成绩,试着设计一张统计表并求出平均成绩,同时比一比、赛一赛哪一个小组跳高的平均成绩好。还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连续几个月的用水吨数或用电度数,完成统计表,算出相关的平均数,过后学生间交流,并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中有关用水、用电的情况。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4 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如果不拿到实际中去应用,就只能解决书本问题,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就只是前人的经验,就只是解题的技能。他无法发现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也就不会根据实际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因此,教师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例如在认识完人民币,并初步了解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买卖东西”的游戏。教室里忙得热火朝天,有卖彩色笔的,有卖卷筒纸的,我还发现有的学生知道货比三家,挑便宜的东西买。“小守财奴”不买也不卖,乐滋滋的坐那儿数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别商品,看标价对话,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又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后,我注意到班上有一把坏椅子,就请学生帮忙修一修,他们虽不能真正把椅子修好,可由于学了三角形的特性,就有学生提议,在椅子下面定一个三角形的铁撑。当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就会得到成功体验,才能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激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83b6443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