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述评

时间:2022-04-28 03:29: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述评

作者:陈春梅

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35

【摘 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除课堂体育教学外,通过一定的锻炼方式在课余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平衡、关系和谐的最终目标。文章分别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心理机制、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分析。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不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锻炼的政策命令、教学干预、课后服务、心理调适等方面尚需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

中图分类号: G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5-0194-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091 0 前言

国内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研究、促进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干预研究等方面。国外快速增长的研究理论模式文献中,大部分都是从健康相关的理论模式而来(BergerPargman& Weinberg2002)。实际上体育锻炼的本质是一项正面积极的、吸引人的活动,因此,有学者(Willis & Campbell1992)提出警告,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健康模式解释锻炼健身运动行为时应考虑到事件特殊性。Bandura1986)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认为人的行为不是个人与环境二者的双向交互影响,而是行为、认知、环境三者间彼此交互因果关系。 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机制

国内较多研究显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机制主要体现为锻炼坚持、锻炼承诺、情绪体验、发展动机等四个维度。焉石等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与交易型领导行为之间存在链式中介关系。但教师领导行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愿不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陈善平等认为,锻炼者渴望坚持身体锻炼,其锻炼动机、效果评价等决定了锻炼承诺的心里决策。综合分析发现,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手段和教学策略需要多样化、创新型,以此来促进和鼓励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效能,保持对体育课堂、课外体育、社会参与等的热爱和激情,提升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義的深刻认知,在学校体育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上要有创新,对教学对象方有吸引力和动力,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产生效益。实际上,在锻炼坚持中,锻炼承诺是伴随着情绪体验和发展动机而同时存在的。这样就形成了大学生锻炼的心理机制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8d02ad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