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的古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首,其中初唐首,盛唐首,中唐首,晚唐首。咏物诗最多的在晚唐时期。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大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沦为诗人刻画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精细刻画的同时,倾注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道:“咏物隐然只是题壁,砌个中存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例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充分运用形象思维 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著重形象思维,必须写下得生动生动,只有这样,才就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形象思维都就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 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必须存有对诗的感觉,而且必须掌控文学创作的诀窍,对所写下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建议,必须存有熟识的掌控。只有从理性上认知了,重新认识了,就可以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整体表现。 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 上述三首诗都写下至蝉,也都抒发了情。虽然有的是轻易抒发,有的是坎坷抒发。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8fdf97a67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