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锻炼打造完美的你” 课时教案 教学任务 一、根据教材内容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制定锻炼计划的意义与作用,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终生目标。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制订科学锻炼计划的方法,能够实现对锻炼计划的评价与调整。 3.情感目标:自觉克服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体 验成长和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如何制定锻炼计划 难点:用“靶心率”和“RM”方法调控有氧锻炼和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 课的 环节 导 入 新 课 1、师生问好。 2、观看视频,倡导十九大全民健身主题,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提出有关科学锻炼方面的问题。 教学内容及流程 组织教法 教法: 通过视频播放,激发体育热情。教师语言引导3、导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启发学生自已去思考、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归纳、概括得出问题的结论,发表见解,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在学生回答后做出针对性的小结。 要求: 1.注意力集中。 2.积极主动,精神饱满。 3.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教法:教师用幻灯片讲解本课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加深了解。媒体演示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讲 授 新 课 1、设置锻炼目标: 对自己的体型、体态、体能等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价,有无运动损伤及伤病史等。课堂BMI测试。将锻炼目标设置为整体减脂、增肌、局部塑形、体态纠正等。 2、明确锻炼内容 ①锻炼项目:(动作选择和动作数量)高中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锻炼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的发展心肺耐力,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讲 授 新 课 课 堂 活 动 课 堂 实 践 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运动时的心率如果处于靶心率的范围内就说明运动强度适宜。 靶心率=(220—年龄)×65%~80% RM(repetition maximum最大反复次数)控制力量练 要求: 1.学生认真听讲,按老师要求及时回答问题习的强度。RM指在肌肉疲劳前完成一定次数的最大负荷。 2.相互交流,互相探③锻炼时间:每次锻炼持续30-40分钟。 ④锻炼频率:指每日或每周锻炼的次数。一般每日只需锻炼一次,每周3-4次,且隔日锻炼效果更佳。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可使机体得到“超量恢复”,从而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3、评价与调整 从靶心率、睡眠、食欲、体重、心情等几个方面评价运动量。合适运动量不会让身体感觉疲劳,锻炼后全身舒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更多的知识. 适,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改善,或者虽有疲劳感, 但休息一段时间后,疲劳感会消失,说明运动量大小适宜。 参考弹力带的动态图播放,结合小组的身体锻炼部位,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两组动作,最后在动感音乐的带动下有节奏的做出8组弹力带动作。并测试运动后的即刻心率,以靶心率来调控运动强度,通过调整弹力带的磅数或者组数,以及次数间歇等以达到预期运动量的大小,在课堂活动中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这一环节,结合前面的所学所练,参照每组课堂活动的锻炼部位去设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整改和完善课前的锻炼计划表。微信群里共享六个锻炼计划表,通过投票程序实时评比,最后展示交流予以评价。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要求: 1.学生选择动作合理。 2.活动环节时循序渐进、认真把控动作的节奏和难易。 3.善于思考,踊跃回答教师提问。 要求: 1.积极讨论总结,并学习其他锻炼计划表. 2.缜密的商讨投票。 课 堂 评 价 课 后 作 业 通过微信问卷的方式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测试,并即刻生成课堂检测成绩图表。增加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促进自我教学的提升与改进。 要求: 1. 微信提交答卷,及时掌握知识点。 2. 认真听取总结。 要求:课下认真学习拉伸教程。通过本节课所学,给自己制作一份锻炼计划表。将科学锻炼方法传递给家人和朋友。 课堂自我测试评价表 1.每次锻炼前后是否应该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a.是 b.否 2.高中生每次锻炼时间应该是? a.20-30分钟 b.30-40分钟 c.一小时 3.高中生每周的锻炼频率应该是? a.1-2次 b.3-4次 c.5-6次 4.( )是指在肌肉疲劳前完成一定次数的最大负荷。 5.你的靶心率范围是哪个选项? a.110-132 b.132-163 c.163-180 6.以下哪些可以帮助自我评价运动量的大小是否合理 a.运动后的即刻心率 b.睡眠 c.食欲d.体重 e.心情 总结:盲目的体育锻炼不仅会使你的汗水白流更有可能给你造成意外损伤,做份锻炼计划我们要给自己先设置一个可行的目标,然后做个切实可行的锻炼内容,最后有效的评价和调控。 1、根据个人的设定目标,给自己设置一份锻炼计划。 2、学习拉筋/肌肉拉伸全套教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12c2e4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