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 吉林市船营区松江实验小学校边旭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五千年,与我华夏大地的悠久文明是密不可分的,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通过仁、义、礼、智、信培育着我中华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越来越觉得国学对于现在孩子的文明养成有着非常的大的作用。个人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运用国学经典对小学生的文明习惯的养成起到质的作用。 一、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融于课堂 中国采取的授课方式大多都是班级授课制,所以,课堂成为传授知识的根据地,更是学校系统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场所,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当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个中道理,透过国学经典与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效连接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文明习惯的重要性以及深远的意义。 以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为主。依次系统地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大学》、《中庸》、《孟子》、《论语》、《道德经》等,使之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经典阅读学会辨别忠奸、善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道德取舍实践,了解做人的道理,通过经典阅读渗透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取向。增加学习《笠翁对韵》、《千字文》、《增广贤文》及古典诗词选读。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 这就要求学校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然后请各个学科的教师罗列出与自己学科有关的学生文明教育的知识点,有力推动习惯培养教育真正落实、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这样,有 利于学生理解文明行为的具体概念,有效的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二、将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同主题活动结合起来 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礼仪伴我行”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比、学、赶、帮,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如在国学《弟子规》的学习中,就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践行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行转化。其他国学经典内容的学习践行活动可参照进行开展。 集体活动对于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我校开学初开展“文明招手礼“活动,学生走在走廊三人成列,见到师长行招手礼,我校学生这一文明行为得到校领导及教师导读表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这一方面做得特别优秀。因为哪班表现好,大队辅导员就会及时的通过话筒向全校师生提出表扬,所以通过这一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是发自内心的去接受。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将更多地国学经典内容寓于其中,推进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及自身道德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进步。 三、将文明习惯行为养成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年轻的母亲为年迈的妈妈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到了,也端来了一盆洗脚水,为自己的妈妈洗脚,将国学经典中的“孝”发挥的淋漓尽致。学校也可以通过安排此类任务将国学经典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亲子到某个广场一起去捡垃圾,回到家中后说说各自的感受,学生到校后分享自己的经验及感受等。 总之,小学教育工作者定要将国学经典寓于高度重视,用我国国学的传统文化思想与现在先进的教育方法及理念相结合来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促使小学生在规范自己言行、提 高自身道德综合素质的同时实现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更好传承与发展,方是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根本之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31e9a5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