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心理案例分析

时间:2022-04-11 20:21: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案例分析







《致命ID》在剧情的开端,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颂诗、剪报上那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孩童、诗的内容暗示母亲是为妓女,种种迹象表明了一种心理分析人格不健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阴影。

这是一个典型而又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一个汽车旅馆里,住进了10个人,他们中间有司机、妓女、过气女星、夫妇、警探和他的犯人,还有神秘的旅馆经理。这天风雨大作,通讯中断,10人被困在了旅馆里,惊悚的故事开始了。 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并且按照顺序留下牌号。10个人存活下来的渐渐变少,他们开始恐慌,互相猜忌,却无意间发现了彼此间的联系。但是,大家怀这样的凶杀案件却有着谜团笼罩在旅馆狭小的空间里,疑的嫌疑人却纷纷死去, 人们猜不到的真相…… 后来又跳出故事框架,由一名主治精神病的医师嘴中得知:罪犯被诊断出拥有十种人格却不自知,而故事里的角色都是那十个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这不经意相聚的十个角色实际上是人格分裂者兀自的妄想。所呈现的旅馆杀人事件是医生对主角使用强力药物治疗之后产生的效果。凶杀案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多余的人格。


师本是借着主人公Malcolm Rivers的病况向法官求情(Malcolm Rivers本来以连环杀人罪被判死刑),免除他死刑,而是判他在医院养病。最后虽然法官同意了医师的建议,可是在去医院途中,由于主人公Malcolm Rivers潜在的人格中仍有一个凶狠的人格没有去除,治疗失败,医师也在途中被Malcolm Rivers杀害。

主人公患的是人格分裂症,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rders),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 我们常说的双重性格就是人格分裂的一个类别,医学上认为双重性格是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者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它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

简单地说,人格分裂症就是一个人有很多的性格。一般表现为双重人格。不过也有罕见的多重人格。据报道,曾有个英国的女性,她有罕见的七重人格。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人格分裂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是常见于戏剧,小说中。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罗万像,可以有不同的性格、习惯、智商、情感、态度、知觉、行为、性别、年龄、种族,甚至物种。甚至常常是处于剧烈的对立面。旧人格(主体人格)是积极的、友好的、顺应社会的和有规可循的地方,新人格(后继人格)可能是消极的、攻击的、逆社会的和杂乱无章的。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他们轮流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此时原本的人所以病患常常会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一格对于这段时间是没有意识也没有记忆的。

个陌生的环境,却不知道为何会出现在那里。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分裂出的人格之间知道彼此的存在。

人格分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人格分裂形成原因分析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西蒙·弗洛依德一致认为:人格分裂和儿童期的创伤有着密切联系。小时候,有过痛苦的经历,而且很深(深刻尤其重要)比如被人殴打,群殴或者长期性的欺负;被人猥亵,遭遇性骚扰;亲眼目睹家人在车祸中或者火灾中丧生;自己因某事或者某物差点死亡,对某事或者某物非常恐慌等等。 专家认为,如果个体在童年期年处的家庭环境是蛮横的和忽视的,则儿童的需要就会常常遭受挫折,从而引发愤怒或不满。如果这一环境对儿童的愤怒或不满拒绝接受,或者说在儿童的愤怒或不满出现时立即予以处罚,则儿童就会被迫又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有可仅仅展现社会认可的遵奉行为。压抑真正的情感, 能被保持下来,儿童时期所受的刺激导致儿童在儿童时期的性格将会被同时保留,而且这种性格有可能被新衍生出来的人格压制。于是,就为人格分裂埋下伏笔。 另外,人生经历发生过某些重大变化也可能导致人格分裂。比如从某地突然转移到很远的另外一个地方学习工作,经历文化冲击;对自己以前的生活经历会产生一种陌生感;(特别是小时候一直生活在某地不动。长大后突然到了另外一个很远的地方,或者是在不同的地方走来走去)又比如失恋,遭遇朋友背叛;甚至于接受并且狂热于某些宗教类的学说等等。因这件或这些事情在本人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而这些想法通常比较片面并且不够实际。这种情况,成的重要前提是在人格没成长健全的时候,受到精神刺激(多源于伤害性质的刺激)的时候,自我精神防御机制出现分离出潜意识的人格对抗。



人格分裂可采用的治疗手段

人格分裂在历史上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例子。从有人格分裂的纪录到现在大约100多年,但是例子却寥寥无几,而且正确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融情治疗、催眠疗法。

融情治疗为善意欺骗与诱导宣泄,并制造物象,如人格分裂者总是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忆在潜意识中,治疗这么多的人格,可用象形的物品。如龙,善意欺骗为龙的组成,而非虫的组成。善意诱导诱发各自优点与适度的缺点,适度的缺点可助其发泄不满。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应当注意的是,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催眠疗法通过言语暗示或催眠术使病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然后进行暗示或精神分析。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在心理学中,催眠是意识的转换,也就是从主意识转换到潜意识。在催眠状态下,人的认知判断能力降低,

防御机制减弱,更为顺从。这时,对患者进行暗示,效果比在清醒状态下明显,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发病次数和频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38768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