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灯亮起来》 教材解读 本课是冀教版新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在孩子们已有电的相关概念的前提下,联系生活,让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电路及电路中的主要元件,如电池、开关等,启发学生自己得出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这一科学道理。然后利用开关,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到控制灯泡亮与灭的方法,理解开关能够切断闭合回路这一作用。最后让学生开放思维,发挥动手能力,尝试寻找生活中让多盏灯亮与灭的方法,联系实际,让学生们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原本是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新版教材中调整至四年级上册,相比较而言,四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更强,更能够完成自主探究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对电是既熟悉又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电器,但对小灯泡、电池、开关以及导线的熟悉程度一般,对于小灯泡的结构只有少数学生有模糊的认识。用开关控制电灯的亮灭,是每个学生都有的生活体验,但电灯是怎样与电线、开关等材料连接的?怎样的路径可以使电灯亮起来?这又是大多数学生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此,在猜测的基础上,提供材料让他们去探究,对于天性爱动、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来说,本课的内容能引起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 教学资源 关于用电安全的微课视频,实验音频、注意事项音频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维、多样方式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基本的电路原理。 2.知道如何控制电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破坏,具有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认识电器元件的基础上,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 课前分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来上一节有趣的实验课,一个人做实验经常手忙脚乱,但是几个小伙伴齐心协力,实验就能有条理地完成。所以老师已经将你们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位成员,坐在各组的实验桌前。为什么是四个人呢?因为每个科学实验小组需要一名组长、一名材料员、一名实验员、一名记录员,恰好是四名成员。接下来,请每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自主分工,给你们一分钟的讨论时间。 师:讨论时间到,请每组的组长举手,组长们负责组织完成整个实验,确保实验进度。请材料员举手示意,你们负责实验前后材料的整理与检查,要注意清点材料,保证实验桌面的干净整洁。请实验员举手示意,你们负责实验操作的进行,要注意实验细节,避免操作失误。请记录员举手示意,你们负责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语言,实事求是,准确填写实验记录单。 一、 情景与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挑战,它的名字叫穿越火线,我们的任务是:将环从一端运送到另一端,中间千万不能碰到金属线。有谁想试试? 选择一位同学上台。 师:台下的同学请注意观察。 生操作。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让灯泡亮起来 ①提出问题 师:他成功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没有成功。因为灯泡亮了 师:为什么灯会亮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②做出假设 师:同学们,大胆的猜想:要让灯亮起来,最少需要些什么呢? 生1:电 (你大胆地说出了你的猜想) 生2:电线(你的知识很丰富) 生3:… (你的思维很奇特) 师: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准备了几样器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是1号干电池,能够提供电源。(一一拿出器材) 师:关于干电池,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的一头是凸起的,一头是瘪的。(观察很仔细) 师:凸起的一端是电池的正极,凹进去一端是电池的负极。这是电池的两个连接点。(课件出示) 师:观察小灯泡,它的结构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上面是玻璃的。 师:再看看玻璃泡的里面有什么?(课件出示) 生2:里面有细丝。 师:那就是灯丝,一般是由金属钨制成的,遇到电流,钨丝就会发光。(课件出示) 师:再看看小灯泡的下半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3:是黄色的螺纹。 师:知道它是什么材质的吗? 师:这是一种金属材料。 师:这就是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触点。再找一找小灯泡还有一个金属触点,藏在了哪儿?(摸一摸) 生:凸出来的部分。 师:是的,你们也来感受一下。这就是小灯泡的另一个金属触点(找2个同学摸摸)。 师:(出示课件)所以小灯泡一共有几个金属触点?(两个金属触点)这是它的连接点。 师:最后来看看导线,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导线实物图) 生:里面有细丝,外面是塑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58b1d0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