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钱钟书照相式记忆之谜

时间:2022-05-06 17:39: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外阅读】钱钟书照相式记忆之谜

围绕钱钟书有一个传说,称钱钟书有过目不忘的照相记忆,有些右脑记忆的宣传者也喜欢拿钱钟书举例。事实真是如此吗?

钱钟书夫人杨绛的这篇文章。可以为我们解开这个谜。 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那些迷恋所谓照相记忆的朋友可以醒醒了。钱钟书之所以成为学术大师,主要不是靠什么神奇的天赋和神功,而是靠超凡的毅力和学习精神。

前面的文章已经分析过,右脑记忆可能利用了人脑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未退化的能力——如遗觉象,而显示出了一定的神奇之处。

但是,这种神奇的记忆只有表演价值,并没有办法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能力。这跟计算机的机理有点类似。

计算机有内存和硬盘。一个文件,只有存入硬盘之中才能长久保存。但是,光保存还不够,还得给文件建立目录,索引,这样,用到这个文件的时候一搜索就能提取出来。记忆的原理也是如此,我们通过给要记忆的内容编码,然后存在


大脑中,要用的时候就能提取出来。

右脑记忆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记忆存放在内存中,没法存进硬盘,或者即便存进了硬盘,却没有编码的手段,要用的时候没法提取出来。没法提取,也就形不成学习能力。

那么,这种想用就能提取的实用记忆能力是怎么来的呢?

一个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重复,做笔记,用这些方法把要记的东西编成大脑能够理解的信息。一个人对某一范围的信息越熟悉,相应的编码能力越强,记忆力也就越强。

而那种所谓的过目不忘,照相记忆等等,只是一种瞬时记忆能力的反映,不能转化为长期记忆能力。此外,这种特殊的能力往往只在儿童这一特定阶段存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主要机能的发展,这种能力会渐渐消失。 最终的结果,尘归尘,土归土,神奇一时的神童泯然众人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9545f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