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回忆中的刘大白墓地保护 作者:黄亚洲 来源:《文化交流》2015年第04期 《文化交流》杂志的编辑要我回忆一下关于杭州刘大白墓地的保护情况,于是一朵记忆之云渐渐飘入脑海,越积越浓。 那朵云里,一位面目清秀的老太太首先清晰起来。这位老太太在1990年8月上中旬的某一天,寻着了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驻地,进了我所在的办公室。我请她坐,她不坐,一直坚持站在我的办公桌一侧,原来是有事相求。 她说她叫刘缘子,是刘大白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七八年前就与两个姐姐开始奔走求助于相关单位,希望为自己父亲的墓重建墓碑,加以修缮保护,因为“文化大革命”前夕墓碑被砸碎、坟墓被平毁,现在连墓地都被一家单位圈进了围墙,几近湮没了。但这一请求一直无处落实,而且不久前杭州市政府又发了文件,要再一次清理西湖景区内的非保护坟墓,偏偏刘大白墓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单,那就意味着不知什么时候这墓就会被彻底掘掉。 刘老太太愁容很浓,说,现在,两个姐姐都走了,她自己也是70多岁的人,“如果我也死了,这个要求就不会有人再提,所以趁我现在还活着,请求你们一定帮帮我,挽救我父亲的墓,不要被清理掉。” 我听着。我毕竟也是个写诗的,有点明白刘大白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可是一位响当当的新诗闯将,许多诗作呼吁关注民间疾苦,别具一格。他1924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新诗集,还是那位翻译过《共产党宣言》的浙江老乡陈望道为之写序,一出版就很轰动。刘大白后来到南京当了民国政府教育部的常务副部长,也是写诗不倦,照样有诗集陆续出版,当然还写其他东西,如文学评论之类,直至1932年逝于病榻。 想来真是可叹。自然,更可叹的是连坟墓都要在六十多年后以“革命”的名义平毁。 刘老太太走后,我就寻思着赶紧安排时间去一趟法云弄。那是灵隐寺上方的一条小径,幽静得很,我以前走过那条路。但作协办公室的几位同志议论起来,就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这件事其实属于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我们没法管,作协是为会员提供服务的,那个刘大白虽说是中国文化人,但1932年就离世了,让我们今天来忙碌这事算什么名堂?另一种意见认为刘大白毕竟是名诗人,现在既然没有什么单位来挑头解决这件事,我们作协出面代劳一下也未尝不可,一旦坟墓真的掘了就晚了。我自然持后一种态度。省作协分管办公室工作的李秉宏也是这个态度。 我当时具体负责省作协的办公室工作,刚借调到杭州不久,办公室的几位同志最终还是很配合我工作的。记得几天后,我带上负责财务行政工作的李华明,然后接上刘老太太,一起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944bd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