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载体的创新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载体的创新 摘 要: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它以真实、具体、丰富的社会为大课堂,让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吸收消化基本理论,培养综合素质。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应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突出时代特点和专业特色,加强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管理和基地建设,积极研究和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关键词:社会实践;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1]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之一,社会实践是根据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贯穿思想教育、培养全面素质过程中的教育活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课堂。在这个大课堂里,感性认识的积累加速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吸收,平等渗透的教育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组织起来的具有正确的思想方向性的活动,它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承载、催化、渗透、导向等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角度来说,结合教学教育实施所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方式方法、形式途径也还不完善,我们必须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1 社会实践载体应创新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目前,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占多数,家教、勤工助学等形式次之,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现实参与意识,渴望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拓展社会实践的形式内容渠道过程中,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需要及社会需求。一方面使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系列化,避免单一的考察、参观,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充分受益。另一方面要使社会实践的效果连锁化,如增加与实习和就业相关联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择业提供机会和便利;如加强实践课题或成果的研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业技能等。再一方面要使社会实践的活动主体多样化,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支持其自觉组队、自主立项,并充分调动学生会、学生科协、学生社团、老乡会等学生团体的力量,扩大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 社会实践载体应突出特色 社会实践活动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时代特色。纵观近年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从“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到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再到”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等等,无不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需求和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根据新形势新时代的需要进行积极的正面宣传,不断开发定位准确、贴近基层、实效突出的实践项目,才能赢得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更多支持。 社会实践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要提升社会实践的整体水平,应积极创造条件,打通高校与地方联系畅通渠道,建立一种直接、便捷、稳固的协作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发掘地方教育资源,增强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实效性,又有利于拓宽高校和地方合作的领域和范围,达到“合作共建、双向受益”,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社会实践要发挥优势,突出专业特色。社会实践只有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徒有其表,才能使广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才有利于发挥高校科研和服务的优势,解决地方实际问题,有利于高校获得来自社会的最新信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3 社会实践载体应完善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根植于深层次育人观念的更新,着眼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的完善。要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需要: 3.1 明确社会实践层次 学校可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划和方案。如一年级本科生主要开展以军政训练、勤工助学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假期可就近就便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二年级本科生主要开展社会考察、社会调查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年级本科生主要开展见习就业、挂职锻炼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四年级本科生主要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层次化、序列化展开。 3.2 规范社会实践程序 在社会实践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实践结束阶段,都要对活动的可行性、意义进行缜密的思考,做到计划周密、实施有效、总结及时。为确保实践活动进行顺利,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实行形式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同时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总结实践成果,交流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并注意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研究,指导社会实践深入发展 。 3.3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坚持,高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通过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人民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只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物质保证,实现地方经济建设和高校育人工作的共同发展。[2] 3.4 完善社会实践激励措施 完善激励措施是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高校应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研究制定社会实践激励机制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形式、成绩考评、工作量计算、奖励办法、组织领导及有关政策等内容。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明确规定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要求,并记入综合测评体系;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干部、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的过程其实是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使其树立基本的社会意识、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的过程,社会实践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为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应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不断建立完善科学的领导机制、合理的层次体系、切实的激励措施,以夯实社会实践工作基础;积极整合学生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将社会实践建设成卓有成效的阵地和功能强大的基地;要在调研、立项、指导、管理、效果总结等方面,推进社会实践项目的规范化运作;要逐步锻造出富含高校个性的既稳定持久、又可频出新意的社会实践品牌系列。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2]张红霞,王冬梅.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7,3. [3]罗嘉文.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4. 作者简介:陈靖,女,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现任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团委书记,河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赵斌,男,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现任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党委秘书,河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52cb62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