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对狼的形象展开自由、深入的说析。从而体会狼的狡猾、羊的警惕。 2、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学会剩余的生字。 3、理解不同的语言,了解不同角色的动机与内心活动。 4、理解寓意,懂得不管坏人多么狡猾,多么善于伪装,只要人们善于观察、分析,就能看透其本质。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会摇尾巴的狼》。请大家打开书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借助狼和老山羊的几次对话来写的? 二、深入讨论,分析形象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一组为中心发言,其他各组为补充发言,教师做最后评价。 1、讨论第一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自己对狼这一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狼说自己是“忠诚驯良的狗”也表现了狼是多么的狡猾。 (3)教师补充。 狼在什么情况下说自己是狗的,怎么说的?要求:先读有关句子,抓重点词理解、说明,完成表格。 次数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怎样说的? (狼见老山羊很厚道,听到招呼就停下来。老山羊问他是谁?为什么跑进陷阱里去了,狼趁羊不了解情况时装出一副老实可怜的模样,说自己是“忠诚驯良的狗”。) (狼共说四句话,先用一个反问句,说明它和羊早就认识,显得彼此很亲热。再用一个感叹句表明自己是狗,是羊的好朋友。第三句用救小鸡的谎言标榜自己的勇敢、善良以以骗取老山羊的同情。“毫不犹豫”更显得自己的勇敢。第四句是恳求老山羊对他发发善心。) 指导学和读好狼这四句话语气的变化。 如果学生在“怎么爬也”这儿语气不到位,老师可设一练习:如果将“怎么爬也”去掉,同原句比,哪句话发?为什么》? (原句好。有了“怎么爬也”再现狼掉进陷阱后走投无路的绝境。) 既然这国个字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2、讨论第二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自己对狼这一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3)教师补充。 “半闭着眼睛”以掩饰狼眼的凶光。 “我是狼狗”用狼狗狡辩。 “跟羊特别亲”照应前面的“好朋友”,都是为了讨好。 最后向羊发誓:“你只要伸出„„帮你咬虱 „„”,此处可让学生想象课文中用“„„”表示狼还想说自己的忠诚、善良„„狼还会说些什么呢? 狼生怕老山羊发现自己,才接二连三地辩解、讨好、发誓,以求得老山羊的理解、相信、喜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此刻老山羊与狼的心理活动。 (4)练习分角色读4、5自然段。 (5)填“狼说自己是狗”的表格。 3、讨论第三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诉自己对狼、老山羊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说补充说明。 (3)教师补充。 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第三次说自己是狗?怎样说的?(完成表格) (第三次是狼见老山羊识破了他的花言巧语,但不甘心失败,使出最后一个骗术——摇尾巴,希望得到一线生机。) 可让学生质疑:为什么狼要用“摇尾巴”来证明自己“的的确确是狗”? (因为会不会摇尾巴是狗和狼的一个显著区别。狗尾灵活,可上竖下垂,摇起来轻松,而狼尾硬,难摇动。) 文中“使劲、扑扑扑”逼真地表现出狼尾的特点和它着急的心态。 (4)练习读第6—8自然段。 以能读出狼的焦急、伪装的真诚,读出老山羊的勇敢、机智、警觉的同学,给予表扬。 4、讨论第四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对狼、羊形象的分析。 (2)其它小组补充说明。 (3)教师补充,指导朗读。 (羊心里完全明白了。是说羊清楚地了解陷阱里的狼了,完全识破了狼的真面目。狼前面说的全是假说,只是想哄骗别人搭救他出来罢了。他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仍是改变不了吃人的本性。所以对这种坏东西不能相信,更不能同情。) 齐读羊的这段话。读了羊毫不留情地揭露对狼切齿痛恨的感情。 最后狼和老山羊都怎么了呢? 5、讨论第五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对狼、羊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3)朗读比赛,教师适机补充、指导。 三、谈收获 1、生字、词语方面的收获。 (教师可示范讲解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 2、朗读课文方面的收获。 3、学习了这则寓言,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把寓意补充完整:不管坏人多么狡猾,多么善于伪装,只要人们善于观察、分析,就能看透本质。 4、在课外阅读、电视、电影及日常生活中,大家见过“会摇尾巴的狼”一类的人吗?说说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你会怎样对付他们呢? 四、课堂练习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填空。 (1)它不是忠诚又驯良的狗,而是又( )又( )的狼。 (2)你( )摇尾巴,( )凶恶的狼。 3、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陷阱里的恶狼将会有怎样的结果。 板书 14 会摇尾巴的狼 羊 狼 问“你是谁?” 装可怜“忠诚驯良” 看“„„很像狼。” 半闭眼“温和狼狗” 说“别骗人„„” 摇尾巴“的确是狗” 全明白“„„还是狼” 露凶相“我吃掉你”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善于伪装,狡猾凶恶) 资料 严文井: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他尤其擅长童话写作。他的作品如《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d2662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