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教育那些事

时间:2022-06-09 15:1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十四节气与教育那些事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46



11 30 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演变而来,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当今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教育领域也具有深厚的内涵意义。

历史渊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二十四节气歌,是每一位中国人从小背诵的歌谣,蕴含着由古至今的文化基因,隐藏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24 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代表作名录,既是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认知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人类的智慧,还是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因为“二十四节气”和农业文明相结合,深刻反映了农业、农事规律和气候、物候特点,同时,指导着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生活活动。“它作为老祖宗发明创造的一套知识体系,一套时间管理制度,今后,对于我

们理解宇宙、理解自然、理解人的活动,特别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目前也面临“失传”的威胁。“‘二十四节气’中有些节气非常有名,但有些节气已经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被人们遗忘。所以,如何让民众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二十四节气’,保护和弘扬这个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基础的知识,是每个中国农民开始学习种地最先会记在脑中的知识,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思考和自然之关系的结晶,无论是对今天还是未来的中国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它蕴含着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精华,能够为未来生活的可能性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




教育意义

“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众多的教育元素。比如,严谨的科学元素——二十四节气综合了文学、气象学、物候等多方面的知识;朴素的美学元素——每个季节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致,带领孩子领略自然之色和自然之景,是一个难得的教育资源;浑然天成的音乐素——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便是“天籁”,即大自然的声音。二十四节气本身就具有音乐的节奏感,而不同节气中不同万物的声音,是最具有滋养功能的。“二十四节气”还体现了生命轮回,具有不可多得的生命教育功能。

相关链接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在二年级尝试开设了“节气课”,教师从民间有关节气的习俗趣事讲到古代经典美文中关于节气的诗文,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熏陶。学校组织老师精心编撰了全市首本《二十四节气诵读》的校本教材,内容包括农历二十四节气起源、含义等相关介绍和二十四节气歌谣,从立春开始,为每一个节气配上一幅插图、一首民谚、一首歌谣以及一首古诗,并对相关内容做了简短注释和介绍,力求教材通俗易懂,讲课也要深入浅出,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除了纸质教材,九亭四小还为每一个节气录制了配乐广播节目,随节气的更替播出。

今年,该校还将进一步整合“节气课”的教学内容,以农历的四季为基础,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式体验活动,“立春”进行春节主题教育,“清明”开展踏青社会实践等。同时,学校还将依托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属性,深度挖掘中国农耕文化的内涵,在校园节气植物观察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不同节气中农作物和动物等变化和迁徙等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在全市率先开设一门学科融合的全新探究课程——“二十四节气物候志”,并覆盖各个年级。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从2015 年立春起,学校尝试打造二十四节气微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为学校文化增添活力。去年学校以长短课程相结合、校内外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沿着二十四节气时间轴,品读诗词、普及常识,其间穿插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节气与生活息息相关。

发动学生查询书籍、网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动手营造校园氛围,邀请家长到学校共度节日……一年多来,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各节气为时间点,串起了二十四节气的“前世今生”。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编写校本教材《二十四节气与我们》,依托二十四节气,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带领学生走出家门、校门,走进田野山川,走进江河湖海,走进树林草地,走进稻田果园……用眼睛、耳朵、鼻子、皮肤、双手等身体器官,去感知每个节气的气温、阳光、风、霜、雨、雪,去了解动物、植物、天气、星空都发生了哪些细微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之美。

学校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当看到第一朵迎春花开放时,学生们会仔细地观察;当小青蛙在惊蛰时钻出了洞,学生们会发出惊叹;当听到蝉的第一声鸣叫,学生们会跟着唱起来;当闻到了稻谷的飘香、尝到了瓜甜果酸时,学生们露出会心的微笑;当遇到了第一场雪、玩起了打雪仗时,学生们的激情得以释放……

年复一年,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随着节气的变化,学生走近可爱的动物、神奇的植物,看到多变的星空……这不仅让他们关注到五彩斑斓的世界,更使他们的眼睛明亮、锐利,使他们的内心更加灵动、纯净,使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使他们具有了一颗博爱之心,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悄悄地植根在他们心中。




(本刊编辑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e454cf4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