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文化导向下的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实施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就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节气导向下开展初中劳动课程教育,教师就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身体素质开展教育。本文就结合当前的初中劳动教育课堂,探讨在节气文化导向下,围绕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策略,希望对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节气文化;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引言 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劳动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增强体魄。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将节气文化和劳动教育相融合,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初中劳动教育课堂。 1.节气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时间刻度,和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节气都有独特文化意义,和天文气象、劳动生产、人文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展劳动课程教育时,教师就需要将节气和劳动课程融合,借助与节气相关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文学文化等等相关的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挖掘节气文化的精髓,达到育人的目的。 2.初中劳动教育教学中节气文化重要意义 在进行初中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校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组织过于自由化,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同时也缺乏教师的指导,导致学生对于劳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和家长都需要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初中是学习文化课程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做好劳动教育工作。 第一,能让学生消除和劳动课程之间的陌生感。由于学生对于节气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利用这种方式比较生活化,学生们也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片段开展教学,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接受教育,轻松掌握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第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借助节气文化也能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构建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课堂,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生活化的劳动教育让学生爱上劳动,在课程中有所收获。 3.节气文化导向下的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在开展初中劳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学活动比较单调,教师缺乏责任感,不能有效地利用劳动课程的内容开展教育,对学生进行细心的指导。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劳动课程产生厌倦感,不利于极高劳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还会产生消极思想。因此,在进行初中劳动教育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化的内容开展教学。在节气文化导向下开展教学活动,完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成长。 3.1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完善并丰富教学过程 第一,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结合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应的材料,保障劳动课程顺利进行。例如,教师要结合某个节气的劳动课程内容,给学生准备活动的场地和需要的劳动器材,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互动环节。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二,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展教学。设计一些具有生活性的教学环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葵花向阳开”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向日葵的相关知识,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种植向日葵,掌握播种、浇水、移植、养护等等相关的知识。可以围绕某一个小课题展开研究,这样也能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三,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在开展劳动课程教育中,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3.2创新完善教学内容,将生活化和趣味化融入其中 在新课标下开展初中劳动课程教育,教师就需要创新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进行劳动课程教育时,光开展生活化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例如可以组织推独轮车比赛、农业知识比赛等等活动,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相联系,将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劳动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3.3积极组织实践,形成校本课程 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对于节气文化的认识不深。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就需要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和节气文化相联系,进行课程的开发。可以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绘画比赛,进行手抄报、手工报制作。利用丰富的课外拓展活动开展劳动课程教育,例如在冬至节气到来时,组织学生用课余时间参与为家长包饺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用自己的劳动来报答父母。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选择合适的立意进行美术创作“立冬美景图”。这样将节气知识和实践活动相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认识,转变思想。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将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 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劳动教育时,教师要立足于活动实践,结合节气文化资源,开展劳动教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围绕学生开展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劳动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莫日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000(007):220. [2]冯琳.浅析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 000(033):P.101-101. [3]刘玉晗.节气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2019, 000(006):39-4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fb49b5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