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与古典舞的审美共通性]古典舞审美的原则包括 中国的书画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延续与发展,而中国古典舞则是上世纪50年代脱胎于戏曲舞蹈并借鉴武术和吸收芭蕾的训练方法所形成的一门新的舞蹈艺术。二者分别通过肢体和笔墨的表现形式,不同程度地显现出中华民族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智慧之光,生动地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共通特质。 一、二者的形式相近,意蕴相同 书画艺术是分别通过汉字和形象的用笔用墨,以及章法和构图等艺术手段传递书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而古典舞也是舞蹈的一种,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言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虽然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一个是笔墨,一个是肢体,但二者在形式方面都有着相互近似、相互贯通的特点。这表现在运动过程、节奏、力量、造型等很多方面。而这二者的形式美又共同显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殊的处世原则与哲学观念。 (一)中国书画艺术与古典舞的运动过程有相同的特点。这种特点又反映出耐人寻味的审美理念。就像书法中的“一”字在用笔方面的特点——下笔于收笔所显示的如意形,也就是侧卧着的“S”,这与古典的动作——欲左先右和欲右先左的过程很接近。而绘画艺术发展到今日,我们似乎不容易看出它单一的线路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特点。但我们在古代的许多图案中可以发现其与古典舞的运动特点有相似之处。因为此时期的图案纹样较为简单,而且,这种纹样多程圆弧形。如马家窑文化彩陶纹样为涡旋的卷云波浪纹烘托雷纹、蛙形、鸟形等纹样;商代青铜器兽面纹样也多使用转折回旋的云雷纹为衬底。而古典舞中这种划圆、走弧线的动作规律、动作过程是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如云间转腰、云手,等等。从这一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在运动线路、规律上存在着共通性,这也不同程度体现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圆”的审美思想。 (二)中国古典舞与书画艺术除了在运动规律上存在共通性以外,二者也都存在着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特点。这其中反映了二者在节奏、造型、风格等特点中都有共通性。因为古典舞与书画艺术都属视觉艺术,而书画艺术是以静态的造型艺术所呈现给世人的,那么它却往往通过静态的字或画生动地显示出了一种动态的美。 我们用书法举例。如李泽厚所言:书法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的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其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那么,在古典舞中来看虽是一个固定的舞姿造型,但这舞姿造型中又包含了“拧、倾、圆、曲”的体态动势,例如顺风旗、射燕、拧身探海等使人感到“静中有动”。看似令人眼花缭乱的线的舞动,却有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对比,以及三圆轨迹,如青龙探爪、燕子穿林、风火轮等使人感到“动中有静、线中有点”。而且人们对古典舞常用“行云流水、龙飞凤舞、曲迥婉转”等加以赞誉。这些特点正与书画艺术的造型、节奏、风格等特征相吻合。 二、二者的意境相同 书画艺术与古典舞除有着以上相同的特点以外,最重要的是它们在意境上的追求也有相同的特点。因为古典舞与书画艺术都属于中国意象艺术体系。这就决定了中国古典舞与书画艺术追求的意境是一种幽深浑圆、含蓄蕴藉的意象境界。 所谓意象是指带有情感的符号象征性而且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它是外物形象和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它第一个特征是“象”有尽而“意”无穷,即古典舞和书画艺术所追求的“以外之旨”、“弦外之音”、“虚灵”等意境之美。第二个特征是“观其象而玩其辞”,利用“空白”似与不似为观众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 在这一特点上,绘画比书画更是过而不及。因为书法常以诗词内容为主,我们可以通过诗词知其意。而绘画艺术在画面的处理上,画家常用虚实对比为观众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如宋代画家夏珪的《松溪泛舟图》。其整幅画就左下角有一棵松树和一只小船。溪中船上有四位老者,共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一。作者颇为工致精细的忠实描绘,由有限的画面中勾勒出无限的诗情,令人看了辽阔无限、心旷神怡,营造出了一个“无画处均为妙境”、“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三、回顾历史,分析二者的审美共通性 在回顾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其中有不少关于舞蹈与书画之间的人文趣事。这其中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二者审美共通性。例如:唐代诗人杜甫说:“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贴,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也就是说书法家张旭在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后,他的草书得以进步。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书法与舞蹈的内在联系。这既反映出了二者的审美共通性,又说明了二者互相吸收的特点。 观于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的故事,得其神之说。再例:裴旻舞剑被称作唐代的“三绝之一”。传说在开元年代,裴旻丧母,为超度母亲之灵,他请画家吴道子作东都天宫寺神鬼壁画。而吴道子却“废画已久”,便反请裴旻舞剑加法他作画的激情。只见他走马如飞,左旋右袖,闪转腾挪一段精湛的剑术过后,吴道子飒然风起,魔魅代出为天下之最壮观之画作。裴旻舞剑,竟使吴道子的作品放射出巅峰的异彩。虽然裴旻舞剑不是纯舞蹈,他更多为武术的剑术,但他通过肢体的大幅度而有特点的展现力,直接刺激并激发出画家的创造的灵感与激情,使其作品更上一层楼。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舞蹈与绘画的审美共通性与二者的互补性。 其实舞蹈不仅与书法、绘画有审美共通性与相互影响力,它与其他艺术门类也有着类似的特点。例如诗歌。回顾历史,诗歌中有不少关于对舞蹈的描述。如白居易的《霓裳羽衣》,元稹的《胡玄女》,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等。这都说明了舞蹈除书画艺术以外,与诗歌包括音乐、雕塑等中国各类传统艺术都有着审美共通特质和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特点。因为它们都在同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都属自己本土文化,在不失各自特性的同时,又有着共性的基础,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02ba2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