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饮食特点-少数民族的饮食特色 蒙古族 蒙古族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品。肉类主要是牛肉、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 最具特色的菜肴是剥皮烤全羊、炉烤带皮整羊,最常见的是手扒羊肉。蒙古族人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喜食炒米、烙饼、面条、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食品。每天离不开茶,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 满族 满族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东北满族大多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粱米饭或玉米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饽饽是满族的特色食品,各种黏饽饽是用黏高粱、黏玉米、黄米等磨成面制作而成的。含糖、油较重的“萨其马”是满族人喜食的特色点心。冬天,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食用油以豆油、猪油和苏子油较多。 朝鲜族 朝鲜族常食用大米面制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等。常食“八珍菜”(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等制成)、“酱木儿”(用小白菜、秋白菜、大头菜、海带等制成的汤)、泡菜、辣椒。肉类以猪、牛、鸡和各种鱼类为主,普遍喜食狗肉。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克依姆奇”,即朝鲜泡菜及冷面、打糕、狗肉汤等。 在有老年人的家庭里,进餐时一般要为老人单摆一桌。全家人进餐时,不许在长辈面前饮酒吸烟。朝鲜族人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之时,在菜肴和糕饼上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加以点缀。注重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饮食,如春天食用“参芪补身汤”,清明节必食明太鱼,伏天食用狗肉汤,冬天食用野味肉、野味汤和用牛里脊肉与各种海鲜制成的“神仙炉”。 维吾尔族 饮食主要有小麦、水稻、高粱、玉米、豆类、薯类等。其中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常食的主食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烤羊肉串、烤全羊等菜品颇具地方特色。用小麦粉或高粱粉等制作的各种形状、风格的馕是维吾尔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食品。羊肉抓饭维语称“朴劳”(维吾尔族风味名吃,汉语名为“羊肉抓饭”),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葡萄干、清油等,因其营养丰富、色泽悦目、气味诱人,被俗称为“十全大补饭”。 藏族 藏族一般以糌粑为主食,食用时,要拌上浓茶,若再加上奶茶、酥油、“曲拉”(即奶渣,是打出酥油后的奶子熬好后经晾干而成,若用酸奶或甜奶熬制则更香美)、糖等一起食用则更香甜可口,糌粑被称为藏族的“方便面”。四川一些地区的藏族还常食“足玛”(即蕨麻,俗称人参果)、“炸果子”以及用小麦、青稞去麸和牛肉、牛骨入锅熬成的粥。青海、甘肃的藏族也食烙薄饼和用沸水加面搅成的“搅团”,还喜食用酥油、红糖和奶渣做成的“推”。藏族喜饮奶、酥油茶及青稞酒。 藏族民众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藏历年“洛萨节”(汉族新年)是最大的节日。届时,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酿青稞酒。 苗族 苗族以大米为主食,喜吃糯米食,常将糯米做成糯米粑粑。常食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肉食多为猪、牛、狗、鸡等。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喜好酸辣,一些地区“无辣不成菜”。广西隆林、田林等地用骨头、辣椒、食盐、生姜、酒加工而成别具风味的“辣骨汤”,是当地苗民最喜爱的调味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蔬菜、鸡、鸭、鱼、肉都被腌成酸味食用。 壮族 大米、玉米是壮族的主食,肉食主要为猪、牛、羊、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壮族多自酿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壮族的节日与汉族有许多相同之处,以春节为重。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672c71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