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山海经》中颜色词“青”及其文化流变-精品

时间:2022-04-11 14:08: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海经》中颜色词“青”及其文化流



在《山海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笔者统计了《山海经》中颜色词在各部分中的使用频率,见表1

1 颜色词在《山海经》中的使用频率分布(单位:次)颜色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经海内经总计青5 9 6 1 22 10 4 21 3 81根据统计,在《五藏山经》中的使用就已经很普遍了,笔者认为这是由《山海经》的性质决定的,历来人们对《山海经》的性质有很多的猜测以及很大的争议,在这里姑且只把《山海经》作为一部早期地理志性质的书籍,既然是一部地理方面的书籍,那么记述的大多是自然景物,如植物、动物、矿石以及水系等,如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如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南山经》)。在《释名》中解释为: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即万物在刚出现时所具有的颜色,如此看来,代表的是一种初生的状态,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颜色,而是一个模糊的颜色群。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解释为青,东方色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事物产生时所具有的颜色,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青是木的象征,那么,的出现是不是与植物的关系比较大呢?在下文中将会进行细致分析。《周礼·秋官·职金》中记述道: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把列在一起,显然这里的不是一种颜色,而是指一种与金、玉、锡、石、丹有相似特性的实物,其注释称青,空青也

空青是一种特质上近似于孔雀石一类的矿物石,产自于铜矿,也称作杨梅青,可入药,也可以做镌刻工艺的质料,品色发蓝。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最早是指空青颜色的一种矿物,而与植物没有太大关系。之后人们就以此为标准,将具有这种矿石相类似的颜色的这一类称作。在先秦时期,作为一种边界模糊的颜色,具有很强、很广泛的修饰功能,如《庄子·逍遥游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是指天空晴朗时的颜色,这里的是指一种纯粹的蓝色。在《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有室如悬罄,野无青草青草就是指绿的发蓝的草,人们难以理解绿得发蓝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举一例就可以


解释,海洋的颜色是蓝色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海水的颜色并不是蓝色的,而是绿色的,这是由于太阳光线折射吸收蓝色造成的。这样的话,绿得发蓝就不难解释了,这样的描述恰恰证明了当时的人们对于颜色的认识是纯感官的。在《山海经》中,的使用已经非常自由了,既可以修饰植物,也可以修饰矿物、动物等,见下表《山海经》修饰物种类频率的统计:

2可以说明在修饰事物时的自由度已经是非常高了,也可以说明其出现的非常早,而作为颜色词使用必然是不局限于本书而且是早于《山海经》成书时间的。另外,我们可以从表2中看出,在修饰矿物上依然保持着很高的活跃度,而对于动物的修饰则是后来居上,说明这种正色是经历了从修饰矿物逐渐修饰动物乃至修饰植物的一个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的自由度不断增强,修饰范围不断扩大,进而达到极致,成为一种极为常见、广泛使用的颜色。作为一种正色,在上古是一种极为尊贵的颜色,《礼记·月令》有(天子)衣青衣,服苍玉。另在《晋书·礼志上》中记载: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衣青衣。说明在当时是最高等级的颜色。不过其象征在中古之后发生了流变,在汉朝之后,逐渐成了一种地位低下者的专有衣饰颜色词,蔡邕的《青衣赋》里有停停沟侧,噭噭青衣,就是在描绘舞女艳妇、嫔妃婢女的形象,青衣逐渐成为了舞女艳妇的代名词。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绿帻青裳,家僮数,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青衣已经是普遍作为家僮侍人的穿着服饰了。在白居易《懒放》中: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这里的青衣指的也是家婢所穿的服饰。而在戏剧中的行当青衣,是指戏曲中的正旦,俗称为青衣,其原因是旦角经常穿青色褶子戏服而得名,由一种衣服颜色去指代一类人,在古代已经是很常见的用法了,在戏剧中的青衣主要扮演稳重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动作较小,行动沉稳,主要讲究唱功。这种文化的转变其实是的颜色提取技术得到发展之后,逐渐走向平民化、大众化的结果。

如今我们所熟悉的在古代与是不太相同的颜色,在《山海经》中没有出现,说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属于后起之色。《荀子·劝学》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取自蓝色,经过提炼以后得到的,这句话是很难理解的。既然早于出现,为何会称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呢?《说文》中解释为蓝,染青草也。在先秦时期,并不是颜色词,而是一种植物名,即蓼蓝、靛草,这种颜


色就是取自这种蓼蓝草。这也不难理解,是矿物的一种颜色,但是矿物的颜色只能作为辨别标准,却无法提取,而将蓼蓝草泡在水中,加石灰搅拌,所获得的沉淀物称之为蓝靛,蓝靛是青黑色的,因而又把青黑色、黑色称之为。由于早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颜色词,因此是蓝色、青黑色、甚至是黑色的集合词。但是自中古开始,随着人们对于颜色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渐成为独立的颜色词,于是将区别开来,蓝色,而指从蓝草提取出来的沉淀物蓝靛,即青黑色、黑色。杜甫的《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有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而李嘉祐的《登秦岭》更是在上下两句中用青门蓝水对仗,即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在《晋·孝怀帝纪》中记载: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这里的青衣是指黑衣;李白《将进酒》有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就是指黑发。自表示蓝色之后,就是指青黑色和黑色了。之间的区分其实是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认识水平所作出的相应进化,也是人们在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词汇分类的细化。有了明确界限之后,二者的颜色属性和文化属性便没有发生性质上的变化,其文化内涵始终在上述的文化范围内变化,或增多,或减少,但是始终保持着与其产生初期的文化属性相吻合的特点。

(作者:天津市南开大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30007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15a0a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