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课标下部编版2016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教案

时间:2023-01-11 08:12: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2版新课标下部编版2016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教案

20227月第6次印刷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同张平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夜上受降城闻笛

授课月日



1.朗读、背诵、默写。(基础知识目标,重点)

2.品读赏析,体会作者情感。(赏析能力目标,难点) 朗读、背诵、默写。 品读赏析,体会作者情感。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灿若繁星。拟注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让学生在诵读中,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另初步讲析本课涉及到的古代诗歌的体裁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朗读法,赏析法 10分钟 多媒体

《夜上受降城闻笛》视频朗读;与课文相关图片2张。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制作配套PPT课件。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教学用具 教学素材 教学准备

教学小结



(课后填写)

背诵并默写全诗。



[教学步骤及过程] 课前出示课题PPT

一、导入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教学目标(见上表格)

1


三、创作背景

公元646,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建中元年(780,李益到灵州,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 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四、朗读感悟

1.听视频朗读,听准字音。(插视频朗读) 2. 齐读,理解字面义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白话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五、品读赏析 1.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写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2.写法赏析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2393ea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