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时评之国家公祭

时间:2022-04-06 11:50: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尊严地对待苦难与历史

作者:朱昌俊

201412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今日上午,南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全城鸣笛向死难者致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

这不是第一次大规模的缅怀77年前那断苦难历史,但是第一次以国家公祭日的名义而开展的纪念。公祭仪式上的肃穆场景,以一种无声的方式,道出了一个国家对于那段苦难历史的尊重与祭奠。

国家公祭,首先是对人的祭奠。告别战争,迈向和平,彰显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国家态度的延伸。南京大屠杀在时间意义上正在远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本观念的强化,其带来的伤害,却愈加清晰地被认识到,并被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来看待——因为人的价值正在被前所未有的发现与珍视。那场灾难,首先是人道的灾难。因此,我们祭奠发生于数十年前那场发生于同胞身上的灾难,在本质上是以史为鉴,如何更好地捍卫每个国民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国家公祭,是直面历史的态度表达。一个国家怎样对待自己的历史,特别是苦难史,就决定了它可以怎样的方式通向和平与繁荣。苦难历史不意味着“见不得人”,恰恰相反,越是苦难史,越需要得到正视,它的巨大悲痛更应该成为开启未来的警醒与动力。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从过去的“低调”到今天的“以国之名”,体现就是我们对于那段苦难史的正视度正在提升。历史不容篡改,直面历史的态度也应该坚定。这样的国家公祭,应该衍生出更多的直面历史的坚定态度。

国家公祭,是为寻找一种有尊严的国家存在方式。直面历史的国家才能赢得尊严,这不仅对于国内的人民而言是如此,一个国家与世界的相处同样如此。国家公祭在世界范围内,早已成为一个国家铭记历史、祭奠苦难的通行方式。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同胞,也是一种与世界的接轨。它以一种法定的方式来彰显我们对于历史与苦难的祭奠,也是向世界表达一种尊重历史,直面苦难的坚定的国家态度。


国家公祭,开启全民祭奠的历史铭记方式。国家公祭日,在规制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级别,但却并不限于是国家态度的表达,更非只是一种抽象的节日,而应包含更多的外延与内涵。可以预见,在国家公祭日的名义之下,会衍生并推进更多的关于那段历史的信息搜集与还原。如推进南京大屠杀个体历史的挖掘与搜集,为受害者登记造册等等,让历史的呈现方式具象化,更好教育国民和保存历史。

国家公祭,也是一种正确历史观的表达。祭奠苦难,悼念亡灵,并不是增强“仇恨”的民族情绪,而是以更好的态度去直面历史,更理性地吸取历史教训。正如习近平在祭奠仪式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我们重温历史,只是未了更好地通过历史脉络来探索未来之路,并从中唤醒国家意识与民族情感,强化保卫和平的力量。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祭奠苦难,不忘战争,正是为了像阳光、雨露般切身感受到和平的重要与来之不易。有尊严地对待苦难与历史,就能在历史的进步中,更好地捍卫与维护人的尊严、国家的尊严。

思考:本文如何阐释“国家公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35a0486bec0975f565e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