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小学与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1)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诗词散文化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它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意象、 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个瑰丽而美妙的境界,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因此应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每单元后的诗词诵读,除了吟诵之外,指导、启发学生通过对关键字、词、句的揣摩,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造想象性的描摹,使平实的文字显现丰富的内蕴。 -如在进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的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时,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熟读并背诵,再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写成一段文字。事实证明,除了极少数的学生之外,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写出了一段不错的散文。 (2)巧命题,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要在遵循思维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培养而形成的。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命题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人云亦云,不矫揉造作,这是历来作文命题者重点思考的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平时观察生活的习惯,小学作文其实也是以观察作文为主,从训练观察入手比较有利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小学生的观察多比较主观、直观,初中作文需进一步强化观察的内容,增加观察的角度和方法。 如新初一的第一篇作文可以让学生写写对新学校的认识,题目可以是“初识„„”,可以写新学校、新教师、新同学,题目可以提早一星期布置下去,然后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新环境,观察周围教师和同学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爱好以及特长特点等,教师要告诉学生,除了自己的“目睹”之外,还可以通过“耳闻”来观察,也就是通过他人的介绍来增强对观察对象的了解程度,比如对新学校除了看它的环境布局,还要听学哥学姐们的介绍,毕竟他们对学校更熟悉,还可以进行调查访谈,访问学校的老教师,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同样写人也是如此,除了直接观察,还可以与被观察人交流,或者侧面了解,如此才能掌握更详细更全面的资料。最后,在拥有丰富的观察内容之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最强烈的内容来写。对学生的观察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让学生一进入初中就明白观察对作文的重要性,观察的范围和角度是宽广的,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懂得观察不仅要细致入微,还要抓住被观察人或事物的特点,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观察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进行,直至学生养成一定的习惯。 事实表明,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制定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的作文命题系列,能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蕴藏着的写作积极性和发散思维的潜力,使其对作文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加强课外阅读,丰富知识积累,是连接小学与初中作文的重要桥梁。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不应只在课堂内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其丰富的阅读体验去获得。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而初一的学生学习压力不大,求知欲望较强,教师完全可以“带着”学生广泛阅读,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一个人终身的自觉行为,又为小学与初中作文有效衔接架设好桥梁。 比如刚开始进行阅读时,可以结合课文阅读。六年级(上)《小故事大智慧》集合了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六(下)第八单元《读一本名著》。组织学生阅读《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及《西游记》等名著约6万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678fbc6137ee06eff918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