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时间:2022-04-10 10:21: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今天为大家讲一下马克思的一个观点。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来抽象的考察人和宗教的感情,实际上都是具有社会关系的人,宗教感情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

《武林外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我”是谁?是哲学的三大问题之一。

当你问别人,“我是谁?”的时候,别人一定会这么说: 你不就是某某某(这里替换成你的名字)嘛!

如果你接着问“某某某是谁?”,对话就会是一个死循环。

某某某是你的名字,你可以叫任何名字“这只是个名字,是个代号”,你可以随时改名,你也可以取一个笔名,一个假名,或者警匪片里常见的代号。

但是如果你问你的父母同样的问题,可能就会得到这样的回答:你是我的孩子。名字可以随时更改替换,但是“儿子或女儿”可不是随便乱叫的。这里的“你”“我”就已经超越了名字了。这里的“儿子女儿”“父亲母亲”就是“身份”也就是马克思说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例如:你在你妻子面前,你就是“丈夫”;在你老师面前,你就是“学生”;在你老板面前,你就是“员工”,在饭店服务生面前你是“顾客”……这些都是你的“身份”,都是你的“社会关系” 把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你”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没有社会关系呢?

简单来说,你不要孩子,你就不是“父亲母亲”;你没结婚,你就不是“丈夫”;你不找工作或者你已经辞职了,你就不是“员工”,你不读书或者你已经毕业了,你就不是“学生”。这些社会关系都不是天然的,也都是可以改变的。 但你在“社会”中活着,总是有社会关系的。不然你吃什么?不可能自己种吧?你住哪儿?不可能流浪吧?除非把你扔到孤岛上,像鲁滨逊一样。

在那种纯自然的环境下,你也就脱离了一切“社会关系”。可是那样的你,还是“人”吗?你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个脆弱渺小的生物而已。在生物学上,


你还是个“人”,但在社会学上,你已经不是“人”了,你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人的本质不过是虚无。但是社会关系到底是不是物质?可以肯定的说,是的!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是物质,或者物质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是虚无,但的确是物质表现出来,物质呈现的。

这也可以回想到之前课上老师问过的一个问题:狼孩是不是人?

狼孩有人的躯壳,但不会说话,不会用筷子,只吃生的东西,走路不像人。如果我问:狼孩性善性恶?是好人还是坏人?是乐观的,还悲观的?你会发现,你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和狼孩的区别是什么?区别就是人的本质!换句话说:狼孩物质上是人,可是从本质上讲,已经不是人了,因为没有人的属性。

中国古人还在辩论人性善性恶,其实是没意义的。人出生的时候,是虚无。怎么谈性善性恶?也就是说:你出生的时候,其实你是不存在的。你的物质的肉体是存在的,但是这个肉体有发展社会关系的潜力,只是但纯的从物质上讲。 没有社会关系,就没有人。从这个问题,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文和宗教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从科学上论证了——人的一切都是后天的,人不存在先天的固有的属性(自然属性除外),也就是说,基督教推崇的人的原罪其实和人生来性善性恶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都是一个笑话。

人之为人,是因为群居,因为是社会人,从出生与家人的关系,及长大同窗的关系,长成后同事的关系,公共与各种机构各种角色的关系。有一句话特别形象地描述人人身在其中的状态:所有的这一切,造就了你,或者说,你造就了这一切,这是相互的,有时运,也有命运, 有定数,也有无限可能。

马克思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于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既定了人是脱离不了社会这个群体的,因为社会这个集体,人才走向了文明。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两者之间的不同就是你生命的意义。而两者相减,就是你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也与马克思说过的另一句话相联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之前逃避现实、活在自己单纯诗意世界里的唯心主义者,到鼓起勇气决定去接受和改变现实状况,最后蜕变成一个唯物主义者,这中间需要多少艰难的抉择、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要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de2a8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