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秘密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春天的秘密》一课时,上课前首先让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然后出示一幅大的春景图片:有青翠的草地,七彩的花朵、成片嫩绿的树林、即将融化的残雪、出洞的小动物等等。然后问:“画中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得知是春天呢?你喜不喜欢这样的景色?”让学生自己找春天,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中的景色,表达自己对这幅图的情感和对春天的喜欢之情。我感觉到孩子们对春天有了直观、亲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凭借以往的生活经验谈谈春天还有哪些特点?最后引导在书中找出春天的秘密,看小河融化了,柳树发出了翠绿的嫩芽,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还有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等等,从这些画面中都可以看出春天来了,最后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教师的范读领读,和学生的自由读等方式,使学生体会春天来了,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直观美感,置身于诗情画意中,那春天不就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在孩子们的心里吗? 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上完了,很多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美丽的春天中。 ----------------- 现在的手工制作的旁边都附图纸,这节活动的重点就是引导孩子自己看图纸来做,以提升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孩子们的制作来看,我发现孩子们基本上能够看懂图纸,知道黑线是要剪掉的,虚线是折痕,灰点是粘贴的,但是孩子们在难点的把握上有点困难,就是花园的四周是要对称的两个粘贴起来,但是孩子们都搞错了,将在顺边的粘在一起了,所以接下来就出问题了。 发现问题后,我没有直接教孩子怎样改正,而是引导孩子用事实说话,着重让孩子研究这一难点,让幼儿尝试在粘错的花园里装东西并结合图片。很快斯羽就发现了:“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很快孩子们就自己完成了。看着孩子们欣喜的笑容,让我再次感到老师引领方式正确的重要。 其实,作为老师,培养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很重要,作为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要给学生什么,这样孩子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 春天在人们的期盼中又如期而至,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美好与神秘,嫩绿的新芽、含苞的花朵、蓬勃的小生命以及人们迎接春天的那份激动与喜悦,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聪明、灵动的孩子们又怎会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呢?大班的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较强的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能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春天可以带孩子们去挖野菜、郊游、放风筝、捉小蝌蚪、小蜜蜂、小蝴蝶以及人们的各种活动等,都极为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并且能充分利用我们这里的地区资源。相信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发现春天的秘密。 ----------------------- 今天,我终于上完了我的参赛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紧张、兴奋之余写下如下文字: 这节课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品读结合、读议结合,因为它是深入语境地有效手段;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从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活动时间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我本身的情感也很到位,有节奏、有韵味,自信、放得开。预设后的生成主要在我的意料之中,有些在意料之外。有几处亮点: 其一,开课时齐读课题3遍,就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两处关键的问题:谁和我们一样?什么是享受春天?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自学。 其二,个性化朗读。我让学生自选一节诗来读,我不作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只是一遍遍地反问学生:你读得很气愤,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把最后这个问句读得特别重,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其三,在读中回答问题。当学生选读第5节时,我发现在自学时有一个男同学在省略号处产生了疑问,我现场修改了自己的教案,没有由我来提问,而是由这个男同学来问:“诗歌的结尾为什么有个省略号?”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想到了作者没有说完的话,那就是隐藏在文本后而后话——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此时,我板书了——“享受和平”四个字,并问学生:“开课时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能回答了吗?”结果说学生说到了,我马上板书——全世界儿童。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出又由学生解答。 其四,激qing拓展: 备课时,我偶然从一本《读者》杂志上发现了四幅获奖的法新社摄影作品,而且全是孩子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我配上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十分煽情。我先自己就最难写的一副图写了一节小诗:七八九岁的年龄,本该在校园里学习知识,可是这位身背泰迪熊的男孩却举着枪惊恐万状,这究竟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现场填词。从现场的生成情况来看,和我预设的差不多:婴儿睡在货车下和非洲女孩失去父母的两幅容易写,写的人较多。伊拉克少女失去家园的有一个孩子写了,写得也较好,我事先怕写不到的,但事实有人写了,我很开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1709de28ea81c758f578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