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廖林群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84期 【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几年来,我校结合本县实际,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小学;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 河源市紫金县是广东省著名革命老区之一,是省级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解放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舍生取义,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文物史料:有苏区镇的“红屋”“血田及红二师师部旧址;有刘尔崧纪念馆;有紫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这些革命文物史料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同时又具有最直观、最真实、最可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这几年,我校结合本县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优化整合资源,分阶段实施教育 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寻英烈足迹,学英烈精神,树爱国思想”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对现有的革命文物史料进行了整体规划,精选组合,并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在低年级,利用扫墓凭吊革命烈士,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入队宣誓仪式,对学生进行“红领巾爱祖国”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平安定的环境,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才建立了新中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党爱国的种子。在中年级,利用扫墓和参观革命遗址,对学生进行“爱我紫金”的教育,使学生知道紫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增强学生对家乡光荣历史的认识,激发学生树立身为老区儿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在爱国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爱国的情感。在高年级,利用纪念馆的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对学生进行“祖国在我心中”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淚史,同时又是一部奋斗史和胜利史,进一步使学生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爱国、报国的志向,并把爱国主义的思想和爱国志向落实到勤奋学习、热爱集体、遵守纪律的具体行动中。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多形式进行教育 几年来,我校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第一,我们利用每年的“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少先队员举行重温入队宣誓仪式;举办《革命先烈激励我前进》演讲比赛和《英雄在我心中》的故事比赛;举办“庆国庆,唱红歌”的爱国歌曲合唱比赛等,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活动之中,做到入情、入理、入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我们以刘尔崧纪念馆、苏区镇“红屋”“血田”、烈士纪念碑等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参观游览的教育活动。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红屋”,讲革命传统故事;参观纪念馆,讲革命战争故事,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从而使革命文物馆址成为学生缅怀先烈,树立爱国理想的教育活动基地。第三,我们组织老红军、老赤卫队员的后代深入学校作报告,讲述他们父母的传奇经历和动人的革命故事,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四,我们根据本地的人文资料,收集了大量编写紫金县的历史发展和革命斗争等乡土教材。通过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讲解,以此作为对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激发爱国情感的必要补充。这些材料真实地记载着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如,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炮子铁人钟一朋,断掌英雄叶莲香,公村嶂跳崖壮士朱乙等,无不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英雄的伟大形象。这些乡土教材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革命情操十分有效。 三、有机结合课堂,进一步深化教育 我校在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把各种教育活动与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巩固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联系性,从而增强了教育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把课本中出现的典型革命人物、英雄形象和当地的革命英雄联系起来,如,在讲述《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我们就联系公村嶂跳崖壮士朱乙的壮举;在讲述《邱少云》一文时,我们就联系起钟一朋的英雄故事,让学生感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再如,讲到有关周恩来的文章时,我们就介绍周恩来在我们紫金县苏区镇从事革命活动的故事,以伟人的名气效应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这些史实既补充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 虽然战争年代已经离我们遥远了,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事实证明,空洞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善于结合实际,让当地的红色资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林百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11e49d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