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艺海拾贝读后感

时间:2022-08-01 08:3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秦牧·艺海拾贝》读后感

在家无事,闲来翻出一些书籍,一本发黄的书籍映在眼前,哦,是老作家秦牧的《艺海拾贝》。久违了,好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本书了,打开一看,还是三十年前的版本,感到很亲切。打开秦牧的这本《艺海拾贝》,首先看到的是新版前记,通过新版前记了解到:这本《艺海拾贝》写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秦牧先生也说明了自己的初衷:就是经常动笔写点文学作品的人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经历很丰富,但是不知道怎样去写它。“怎样把文学作品写得比较生动精彩?”当时有很多文艺理论文章比较枯燥,读起来没有兴趣。秦牧先生就想:既然有《趣味物理学》、《趣味天文学》,为什么不能通过谈天说地、漫谈随笔的形式写成一本比较有趣的文艺理论书籍?所以就有了这本《艺海拾贝》。

这本书在文化专制的年代里也同不少老作家的书籍一样,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的结束才使得这本《艺海拾贝》重见天日。秦牧的《艺海拾贝》收入散文随笔50多篇,实际就是一本趣味文艺理论,读来感到有趣而不乏味。我有选择地阅读了一些比较短的篇章,像《并蒂莲的美感》说明离开了思想的美,就没有艺术的美;《虾趣》作者讲的是自己家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虾画,画中的十几只虾,生动极了。

一次,一个农妇到秦牧家来倒尿,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下,就站着欣赏,连声赞叹:真像啊!就跟活的一样!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能够使一个普通农妇如此着迷欣赏,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齐白石的画虾之妙,大概是来自于他长期仔细观察虾的了,如果不是观察虾这么细致,他也是画不出各种形态的虾的。这就是生活啊,搞文学创作不是也需要我们有这样的精神吗?秦牧有一篇题目叫《细节》的文章,他举了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例子,说是


有一赝品《清明上河图》里面的一只麻雀竟然跨了两行瓦片,真品决不会有此败笔的。

由于一点儿微小的破绽,赝品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就说明艺术的创作一定要注意细节的真实。绘画是这样,小说,戏剧的创作也是这样。像《数字与诗》、《画蛋练功》、《奇特的文学梦境》、《蜜蜂的赞美》、《南国盆景》等都是十分耐读的篇章,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有很有启发。《镜子》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这个作家真像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的作品是生活的镜子。”把善于精确反映事物的作家和作品比喻为镜子,这是我们常见的。《独创一格》里讲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一个是讲乾隆嘉靖年间的书法家翁方纲和刘石庵的,二人的书法作风是不同的。翁的一个女婿是刘的学生,有一次这个女婿问起岳父对自己老师书法作品的评价,翁说:“问你师傅哪一笔最古人?”这个女婿不明白这话的意味,就去问老师。刘说:问你岳父哪一笔是自己?这针锋相对的回答,说明了两个人的艺术见解。一个是只谈继承不谈创造,一个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所以后人对刘的书法的评价在翁之上。

可见,真正有所创造的艺术家才能够出类拔萃。秦牧先生的很多文章知识性、趣味性强,从很平常的事例说明艺术创作的道理,像《变形》、《酷肖》、《巧匠和竹》、《在词汇的海洋中》、《譬喻之花》、《叠字的魅力》《“一字师”》等,都是有趣的文章,读来对自己的创作不能不说有了新的思考,受益还是蛮大的。《放纵和控制》、《粗壮与细腻》、《眼睛的奥妙》、《艺术力量与文笔情趣》都是很有教益的篇章。读来感到亲切自然,对我们的创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阅读有时候是不大讲明确的目的性,总是在不停地写作,少了阅读的时间,这是不可取的;不经意翻看以前的旧藏书,爱不释手,读来收获不小,思路也开阔了,不是正对自己的创作有很启发和帮助吗?所以读书这样的事情还是要经常做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d1f273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