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 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 学情分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 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 (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 播放歌曲《父亲》 (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 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 二、 走进文本,走近父爱 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 明确:背影 父亲 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 明确:四次 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 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 第 1 页 共 3 页 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 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 第一次, 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次, 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 第三次, 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 第四次, 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种好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了父亲的背影 1、 课文的线索是背影,那么本文除了写背影之外,还选取了哪些素材,另外还描写了什么? 明确:临别时的家境 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 描写惨淡的家境,渲染了一种黯淡,悲凉的气氛! 2、 众多的背影中,你认为哪一次的背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并勾画出你认为最吸引你的词句。 播放视频:《背影》 (意图:大山里的孩子,或许有许多还从来没有见过火车,所以不理解父亲攀爬月台到底有多不容易,观看视频,可以让大家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父亲的那一份艰难,从而更好地领会父亲一言一行中所传递出来的父爱。) 明确: 穿着:体现父亲沉重而困窘的现状 动作:“探、穿、攀、缩、倾”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艰难的却又非常努力的背影,这是一个爱子情深,近乎固执的背影! 语言:简单的三句话,是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的体现,朴实平淡的语言中饱含父亲那一片爱子深情。 (意图: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具体分析,学习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追问:读过课文之后我们发现,其实全文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句,你能找出来吗?品一品这些语言中有怎样的深意。 明确:五处 第一处(2段):父亲本身难过,却来安慰我,平淡朴实的语言,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第二处(4段):父亲当时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担心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犹豫再三,最终决定由自己亲自去送。 第三处(6段):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了,儿子劝他可以走了,而父亲却还觉得没有尽够新意,看见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但只要儿子受用,他也心甘情愿,他还害怕儿子跟出来,忘了行李。 父亲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关心均源于满腔的爱子之情! 第四处(6段):关心儿子路途平安,简单一句只是希望儿子能平安到达! 第五处(6段):担心儿子行李安全,自己独自离去,也不奢求儿子送别,只希望儿子一切平安! 父亲的字字句句,简单,明了,但无不包含着自己拳拳的爱子之情! 父亲深挚的爱子之情,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作者的刻画细致入微,没有华丽的辞藻,让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下,从父亲的一言一行中深深领悟!这种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走近作者,感悟父爱 1、父亲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可是作者理解了这一片深切的父爱了吗?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理解—领悟—感念 不理解:(1)“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2)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325654f01dc281e53af0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