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与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4-22 13:27: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与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

摘要: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关系整个社会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科学运用整体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协同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多元治理主体,创新优化大数据技术、信息公开、舆论宣传的治理工具,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回应社会治理面临的时代挑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展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稳定、更有活力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工作;促进作用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关键在于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指政府权力机关、驻社区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不同行为主体,为了社区的公共利益和社区发展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共同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规范化的社区治理机制。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社会服务专业之一,也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在践行社会治理理念、落实社会治理目标、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独特作用。 1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与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 1.1必须发挥多元治理主体作用

理想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仅要利益共同,还要价值共识,更要责任共担。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首先必须进一步明确多元主体的职责,坚持系统治理。一是完善党委领导,这是根本。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未来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延续这种奇迹,并且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人类奇迹。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完善政府负责,这是关键。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社会管理职能。做到该管的一定要管到位,不能越位、缺位,不该管的就要积极向社会放权,切忌大包大揽,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2必须坚持和发扬民主协商

民主协商写进社会治理体系,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首创,这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一定要善用民主协商形式,找到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一是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使国家治理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三是进一步推进民主协商向基层延伸,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积极创新协商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民主协商活动,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途径 2.1专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具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和问题,或是具有相同需求和问题的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运用专业服务方法。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根据社区及居民的客观需要,社会工作者灵活系统地运用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通过接案、评估、制定服务计划、实施服务计划、重新检视、结案六个专业步骤,为有需要的个体或家庭提供直接的、面对面的服务,恢复或增强其社会功能,具有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理模式、家庭治理模式等工作模式;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以专业小组活动来恢复和增强个人、成员的社会功能,包括运用于社区发展类项目或场域的社会目标模式、运用于具有情绪问题行为的问题人群的治疗模式,运用于诸如流动人口等有需要人口互动模式、运用于面临困难危机的人群的发展模式;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工作对象,以集体行动的方式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包括较多关注社区问题、重视居民参与的地区发展模式;社会工作者扮演技术专家和方案实施者,注重自上而下改变的社会策划模式;动员社区普通居民,倡导社区层面服务综合化的社区照顾模式。 2.2专业服务流程

通过总结我国三社联动下社区治理实践,梳理出社会工作在社区场域内的专业服务流程:与社区及居民建立关系;系统搜集分析社区资料;推动社区自组织、志愿者团队、专业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升社区内各参与主体的治理意识和能力;搭建社区内互助协商的治理平台。前两个步骤属于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常规步骤,后三个步骤则属于社会工作专业在社区治理情境下的社区化实践。以社区自组织、志愿者团队、专业社会组织等形式重新搭建社区居民互动互助交流的载体,激发社区原有活力;社区恢复活力后,社会工作者以服务提升相关主体的治理意识和能力,使社区和居民回归本位;社区具备活力和居民参与治理的氛围下,搭建治理平台且发挥作用则成为顺理成章的步骤。 2.3以项目化参与为路径保障

项目化参与便是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可行路径。首先,政府购买服务赋予社工机构进入社区参与治理的合法身份。各级政府部门以文件形式公开发布政府购买服务的流程、要求和指标,社工机构以项目形式公开申请和投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层层评估和公开考核,筛选具有服务能力、具备专业技术、扎根社区愿景的机构进入社区;通过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对服务情况开展系统评估和考核,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工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的接纳度。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以项目化方式推动社工作参与社区创新的同时,也为项目化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治理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其次,社会工作以项目化参与社区治理创新,获得项目资金的同时,必然需要制定满足目标群体需要的、符合社区治理逻辑的项目。专业社会工作需要深入社区,通过走访入户、结构访谈等方式,收集和深入分析社区信息,结合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把项目设计与社区治理的要素结合起来,制定出精准化的服务和项目。 2.4通过培训提升能力

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社区服务、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吸引居民参与活动,在居民参与的过程中,通过社区教育培养居民社区参与的意识。同时,可把在社区活动中较为积极的、对社区认可度较高并且有志愿服务意识的居民通过招募、培训、发展为志愿者。根据志愿者的个人技能及特长,结合志愿服务的类别,将有相似技能或共同服务意愿的志愿者集合起来组成小组领袖,社会工作者协助小组领袖完善组织规章和发展规划,为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奠定基础。 结束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李建伟.我国社会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J].社会治理,201911):12-15. [2]吴帆.社会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J].社会治理,201911):19-21. [3]李金华.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J].社会治理,201907):5-6. [4]王亚婷,孔繁斌.用共同体理论重构社会治理话语体系[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03):36-4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5b1ebc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