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公共关系学复习题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关系9: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公众80:任何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正在或将会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社会群体。 媒介事件257:是指组织为吸引新闻媒介报道并扩散自身所希望传播开去的信息而专门策划地活动。(制造新闻) 组织危机303:从公共关系实务操作角度看,组织危机是组织自身所要预防、所要应对和处理的“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亦即将影响组织的利益、形象乃至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组织危机具有三大特点:普遍性、突发性和严重性。 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249:指的是组织为实现特定的公共关系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较为大型的传播活动。包含着这样一些特点:1大众传播的一般特点:迅速、传播范围广泛2形式的整合性:综合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实像传播和一般大众传播而形成的一种传播形式3内容的整合性:新闻报道、广告发布和自控宣传这三类性质不同的传播活动往往相互结合在一起。 内刊228: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自身创办并面向本组织内部员工发行的定期出版物称为内部报刊。内部报刊可以是纸媒的,也可以是电子版的。 内部报刊是组织团结内部员工的一根强有力的信息纽带,是在内部员工之间沟通情感、交流认识的联络桥梁。 新闻发布210:特指组织由新闻发言人或相关人员用口语形式向新闻媒体报告或发布组织自身希望社会各界公众了解知晓的信息,它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新闻发布会,又叫记者招待会。 实像传播234:所谓“实像”,在这里是特指一个组织生产的产品实样或形象性的图片资料、视听材料,以及能反映该组织立体全貌的各种信息,还包括商业服务单位向公众推出的各种示范性服务、操作表演之类的活动,如产品展销活动、时装模特儿的表演活动等。利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开辟的新的传播场合。与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相对应,把这种传播活动称为“实像传播”。客观、形象、生动 公务谈判213:就是组织的代表与它的有利益关系的公众为协调利益关系而进行一种专门性的交流沟通和“讨价还价”活动。 样品展览242:一个组织将其新研制、新开发的产品或新设计的服务项目向公众宣布,这就叫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 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342 一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公关意识:1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2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3开放意识和互利意识4传播意识和服务意识5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是忠于组织、忠于公众。诚信是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要求。 三较高的政策水平:专业人员的理论政策水平直接决定着其工作实务的质量。 四广博的学科知识:1收集信息——统计学市场学和心理学2制定计划——经营管理学社会学和运筹学3取得意义沟通价值劝说的成功——传播学语言学以至哲学的基础知识。4评估活动的结果——有政治学伦理学以至历史学的支撑。5掌握外语演说写作编辑摄影等技能。 五多才多艺的本领:1组织才能2交际才能3写作才能4口语才能5创造才能 六适宜的心理素质:1气质要求2性格要求3毅力要求 近年来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其特点42 1公共关系自身的职业化、行业化。 公共关系在美国初兴时,还是从属于新闻业这个大范畴,并且从事公共关系的从业人员寥寥无几,远未形成一种独立的行业。而当今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和规模大为不同,公共关系人员和机构数量猛增,且已作为被社会熟识的行业。 2公共关系在理论上的规范化、国际化。 二战之后,西欧诸国开始引入美国公共关系行业操作方法和程序,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广泛传播,90年代,公共关系快速走向规范,走向国际化。 3公共关系活动主体的多元化。 早期活动的主体组织是企业与公司,现今公共关系活动主体已经扩大到政府机构,事业团体,金融单位,宗教部门和慈善组织等,代表了了当今公共关系的多元构成。 4公共关系正从以短期效应模式走向以关系管理为目标的战略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新经济和网络泡沫的出现和美国爆发的腐败案例,到21世纪初提出真正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后经济”时代到来。公共关系以短期效应为公关主旨的运行模式转向以关系管理为长期目标的战略发展模式。 网络传播的优势与特点265 1一个互联网大国的崛起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空前膨胀,公共关系平台越来越多的在网络上实行,一个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掌握网络传播主动权,就掌握了公共关系传播的主动权,反之则将被淘汰。 2网络传播的时空超越 今天互联网的触觉已经延伸到了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信息在网上的流通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内外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情、任何信息,只要上了网,就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 3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化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综合性处理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的新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媒体正是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而集所有传统媒体的长处于一身。 4网络传播的互动交流 网络传播互动的多种形式及其所带来的传者与受众---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以及信息生产者与信息生产者、消费者与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交互性关系,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5网络传播的“窄播”和小众化 “窄播”是根据公众细分理论而提出来的有针对性的传播理论,相对于面向所有公众进行大范围传播的“广播”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网络时代的公众需求。了解了互联网的“窄播”功能,组织就会建立很多独立的网站,每个网站都针对特定的公众群体,为满足他们具体的需要服务。 6网上社区 在互联网上,找到目标公众群体相对来说可能容易得多,因为他们常常聚集到专门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所建的网上虚拟社区。懂得如何利用这些网上社区对于公关活动的开展无疑非常有用。 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所遵循的原则314 一基本程序 1赶赴现场,了解事实 这是危机处理中必要的第一步,有的危机事件领导人还必须亲自出马。危机发生后,可能会发生众说纷纭甚至谣言四起的困难局面。要迅速控制这种局面,就必须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事实。 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 这一步实际上是制定危机处理的方案,即如何对待投诉公众、如何对待媒体、如何联络有关公众、如何具体行动等。 3安抚公众,缓和对抗 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关键一步。陷入危机的组织即使有千条万条减轻自己罪错的理由,值此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也应该先去安抚受害公众,真心诚意地取得他们的谅解,争取积极创造化解危机的可能和最佳结局。 4联络媒体,主导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媒体也会纷纷报道。这时组织应委派发言人主动与媒介联络,特别是首先报道事件的记者,以填补信息真空,掌握舆论主导权。 5多方沟通,迅速化解 这一步主要是争取其他公众、社团、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这是增加组织在公众中的信任度的有效策略和技巧。 6有效行动,转危为安 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消除危险,而且还能创造机遇,迅速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谅解,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公共关系。 二原则320 13T原则: Tell your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主导舆论。 Tell it fast (尽快提供情况):尽快地不断地发布信息。 Tell ie all(提供全部情况):强调信息发布应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实言相告。 2公众为上的原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也是危机传播管理的核心原则。 3维护信誉原则:既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公共关系的类型114 按照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身份、工作对象、功能体现进行划分,可分为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对象公共关系和功能型公共关系三大类。 功能型公共关系132 所谓功能型公共关系,是以公共关系在组织运行中所发挥的功能性作用为标准而加以划分的。 1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 这类公共关系是指在组织的日常运行中皆始终如一地贯彻公共关系工作目标,努力树立形象、争取公众、扩大影响。 2宣传型公共关系 这类公共关系主要是指组织以各种新闻、传播媒介为工具,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向公众有意识地传送有关信息,从而创造于己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从公众类型和宣传主题考虑) 3征询型公共关系 征询型公共关系主要是向组织的决策高层和管理职能部门提供征询或咨询。 4矫正型公共关系 矫正型公共关系也可以称为补救型公共关系,它指的是在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为挽回声誉、重建形象而开展各种公关活动。 公共关系调查的指导原则179 1全面性原则:社会调查的对象--人的差异:社会背景如年龄、职业信仰等所呈现的复杂性,因而必须全面的调查,把握总体情况。 2代表性原则:由于调查对象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前期调查只能采取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进行。 3客观性原则:公共关系的前期调查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要有自身相对独立性,以确保客观公正。 4定量化原则:标志着人的认识既有总体、宏观的把握,也能有精确、清晰的量化描述。 1) 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调查作规划 2) 运用某种数学模型来搜集和分析调查资料 3) 用数学关系显示和表达调查的结论 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101 公共关系的职能:指的是公共关系机构或从业人员的职责与功能。 一采集信息的职能:1组织形象信息2组织产品形象信息3组织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信息 二提供咨询的职能:提供关于公众的1一般情况2特定情况3公众心理、行为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咨询 三参与决策的职能:1站在公众立场上审视决策问题2 从公众利益出发确保决策的公正3在决策中确立公共关系目标 四协调交流沟通劝说的职能:1要做好组织内部交流,沟通,和劝说的协调工作2做好组织与外部公众的工作 公共关系的作用:指的是公共关系机构或从业人员在具体履行职责和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效用。 一监测作用: 1对内监测作用:是对主体即组织自身而言的。 2对外监测作用:是对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众对组织的行为和态度的监测。 二凝聚作用:能使组织内部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为组织的正常运行扫除内部障碍。 三调节作用:1对各种日常摩擦的调节2不仅表现在预先调节上,也体现在摩擦或纠纷发生之后。 四应变作用:1组织因自身原因形象受损或与公众的关系出现问题2组织因外部原因形象受损或与公众的关系出现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bc57c5453610661fd9f4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