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古诗词比较阅读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 1.B 2.示例①: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示例①: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3.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不同点:①【甲】诗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①【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B选项中“候骑”是“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不是自然景物,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评价。解答此题先要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描写的意境,这两句诗写“大漠”、“孤烟”,写“长河”、“落日”,看似几个漠不相关的景物的简单罗列,实际上,其间是密切联系的。在这里,“大漠”与“孤烟”互衬,“长河”与“落日”互衬,“以阔大苍茫的意境,作者以景物之单调写塞上之广阔,衬托哀婉凄美的情思”,从而把塞外风光描绘得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诗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北宋文学家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结合以上内容,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线索提示,例如:这两句诗诗人抓住典型景物,描写了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 3.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典故的来历和主题,“勒石燕然”的典故指《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甲】诗中,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巡视宣慰,“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意思是诗人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诗人在此引用 “勒石燕然”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乙】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表达了将士们思乡心切而不得归,渴望建功立业而功业未成的愁苦的之情。二者的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紧迫,守边将士的爱国情怀以及慷慨雄壮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b54772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