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楹联

时间:2022-10-10 09:01: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行

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五,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3)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这里有则故事。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于是随口吟出上联,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说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富秀才一听,忙说“这个好说,你先把我的上联对出来。”说完穷秀才说“小弟进门时不是对出来了吗?”富秀才一想,果然是这样,于是乐得哈哈大笑!

4拆字联:闲(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5)拆字联: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6)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7)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 纪晓岚即兴所对。 9)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一、正对 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但是内容不可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安徽白龙庙联: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

二、反对 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如: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昔日一贫儒诵经拜佛;今乘驷马车放火杀人等。

三、串对 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试看一副眼镜店联: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上联是因,下联是果,由悬眼镜到看见东西是递进。还有《碾玉观音》中崔宁吃了酒的联语: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连贯递进因果关系都有。这种对也叫流水对。

四、工对 又叫严式,它要求同小类的名词相对,越小类则越工。凡以同类词或近类词相对,习惯不同类词相对和词性相同的联绵词相对等,都叫工对,如骆宾王题浙江观海亭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其中楼和门是宫室类,观和对是人事类(动词),沧海日、浙江潮是天文地理类。这是古工对。

五、宽对 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它的特点在字词对中不苛求小类相对,只大类相对,平仄上个别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应即可。例如郑板桥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主要名词没有一个同类的相对。现代的工对不同了,只要求字词和平仄大致相对,个别字词不甚工整可不计较。宽对当然不能无限宽,一般应做到上下联长短句相同,字数相等,语气流畅。至于工对和宽对那种较工?从艺术看,以工对为工,从全联看,则应以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来衡量。

六、回文对 回文又称回环,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修辞法,表现两种事物的相互关系。我国早在东晋就有苏惠织回文诗八百余言的事。这回文对联明显是从回文诗衍化而来。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1、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2、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3、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回文对是一种别有情致的文学形式,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创作,是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的。 第五节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0db2176edb6f1aff001f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