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选到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一门课。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收获了不少。 社会科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主要包括社会学(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政治学(对国家、政府的研究)、经济学(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研究)等,具有整体性、客观性、价值性等特点。主要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访谈、观察、调查及统计等。 它与自然科学及人文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 (1)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差异: 研究对象具有不可重复性、个性事件、难以模拟、难以控制、复杂性、难以简单化、难以量化、认识对象反作用等,它意味着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抽取更多的样本,而且难以作出准确的长期预测,研究结果的推广范围小。 研究更多地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境等因素。 (2)与人文学科研究的差异: 意图不同,人文学科关注的是具体的特殊性,通过特殊性来探讨人生的意义;而社会科学关注普遍的共性。 方法不同,人文学科主要是采取主观思辨方法,体察对象的主观思想状态,依靠直觉或理解进行研究;社会科学则主要采取科学方法开展研究。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探索社会问题。这门课教会了我们发现理论问题并对其科学的理解与分析,藉此锻炼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必要的基础。老师上课时也花了很多的时间跟我们讲授了如何写好一篇论文。 当然,上课时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著名的、贴近我们生活的社会科学研究实例,如霍桑试验、离家远近对家的想念程度等,生动、具体地把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传达给了我们,课堂气氛不会很沉闷,让我们真正地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我觉得关于社会科学方法的研究 ,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社会科学的方法学 ,是在纯粹理论层面上讲的。比如 ,休谟提出的问题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再如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一定是我们与会者所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专家们讨论 ,让搞科学史、学说史的人去研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社会科学方法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大家更看重的恐怕是操作层面的“方法术 ”而不一定是理论层面的“方法学 ”。从操作层面上看 ,研究方法不能够抽象地谈。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方法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 ,甚至你写每篇文章都有每个文章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具体的 ,是跟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不能够离开你的研究内容另外去寻找研究方法。一般地、抽象地谈方法 ,我觉得意义不能说没有 ,但帮助不大。怎么样把这篇文章写好写得有水平、有价值、有意义这大概就是“绣出鸳鸯与君看 ,不把金针渡于人。” 这个“金针 ”就是方法 ,但这个方法是跟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胡适在讲科学方法时 ,他从来不单讲方法 ,总是把方法和问题合一块儿讲 ,他叫做“问题丹 ”和“方法散 ”。我们现在研究科学方法问题 ,不能绕过胡适。虽然他的“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受过很多人的批评 ,但毕竟他是现代中国第一个谈社会科学方法的人。我们探索研究方法 ,应当结合我们研究的对象 ,应当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要结合我们学术传统去讲 ,讲中国人 ,讲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 ,而不是把一个西方人的话题拿过来回味。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应当跟我们身家性命有关的问题。 要正视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功利化写作倾向。现在发表的文章非常多 ,但存在着大量重复劳动的现象。有的人写了一首《虞美人 》,讽刺这种现象:“空话废话何时了 ,泡沫知多少!小楼昨夜又评审 ,论文不堪回首别较真。论点论据应犹在 ,只是姓名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瓶冰啤肚里流。”现在有些人写文章 ,并不是为了求真 ,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是为了评职称 ,为了拿奖 ,为了保住本单位的重点学科。第二个问题就是依附性的话语。有些人搞中国社会科学研究 ,好像永远把自己摆在一个学生的位置。听“洋大人 ”怎么说 ,我们就跟着人家说 ,他出来一个什么名词我们诠释一下 ,结果越诠释越糊涂。第三个问题是创新性不够。有些人似乎患上了失语症 ,只会说别人说过的话 ,没有自己的话。学术生命力就在于创新 ,就在于提出自己的创见。没有创见还算搞学术研究吗 西方有两句谚语 ,一句是“学术如狐狸 ”,狐狸是充满活力的 ,自由发挥 ,没有任何限制;另一句是“思想如刺猬 ”,意思是思想要尖刻、尖锐 ,要别出心裁 ,有独到之处。只是把学术资料介绍过来 ,那不能叫做学术。搞学术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杜甫说 ,做诗讲究“诗不惊人誓不休 ”,写学术论文应当是“理不说透誓不休”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1d34d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