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特点及结构优化探索

时间:2023-05-13 08:4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特点及结构优化探

作者:王珺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7



王珺

(上海金融学院财务处,上海 201209

摘要:论文综述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以及现阶段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体现及特点,设计了结合我国高校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结构及模式。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14-0110-02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依据国家、地方法规制度和办学方针,以实现学校办学目标为中心,组织各项财经活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内容包括机构设置、预算管理、经济政策、财务分析与预测、资金管理、组织收入与内部控制等。 高校的财务管理的基本目的是: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发展。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和财经政策的变化,高校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了制约,不利于高校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研究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规律,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及管理内容是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

我国高校投资主体经历了由单一财政拨款到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发展过程,其财务管理模式也基本呈现两个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是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阶段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这一阶段,政府是高等教育投资的唯一主体, 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形式。政府既是高校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 既是举办者也是办学者, 高校所有事务都必须遵循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办事, 高校没有自主发展的权利。这种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使我国高校长期处在以强调政府行政控制为基础的制度环境中,统得过多,管得过死,高校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财务管理”的发展模式。在这一阶段,高校逐渐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地位,实现由校长负责制,依托财政拨款为基础,面向社会自我筹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多元化办学主体。尤其是1997年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正式明确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在不同办学规模高校的实施准则基础上,高校在1998年实施逐步大扩招并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动学校规模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势下,高校围绕“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在高校财务“集权”与“分权”的平衡间不断探索,逐步呈现出如“二级管理、统一核算”,“二级管理、二级核算”等不同形式,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集中与分级相结合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

二、我国现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推行以来,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表现为两种最基本的模式:

一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要求高校内部只设一级财务部门, 统一领导学校的财务事务,集中管理学校的所有经费, 在一级财务部门之外不设同级财务机构,学校所有财务收支都必须通过一级财务部门,校内各院系没有任何财权,也没有制定院系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及实施办法的权力。

二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分级管理,是指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具体是指学校财经工作和财务收支在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明确校内各级各单位责、权、利关系和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根据财权适当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和校内各二级单位进行分级管理。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实践中,由于制度设计和组织机构设置的因素影响, 两种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共性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由于财务管理权过于集中,不利于调动校内各基层单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由于责、权、利不能有效地结合,影响了财务指标的考核和财务目标的实现等等。

基于这一现实,目前,高校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做了一定变通,主要是基于不同办学规模而表现出来的模式具体化: 一是规模较小,年度资金流量不大的高校一般采用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由校一级财务处统一预算,统一管理; 二是规模中等,年度资金流量比较大的高校一般采用分级管理、一级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是相对而言管理力度有所下放的模式; 三是规模较大,年度资金流量很大,财务制度健全,财务关系明晰,责权目标明确,具有较强宏观调控能力的高校一般采用如此类的分级管理、分集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

三、我国现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优化

由于我国高校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办学规模都较宏大,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多元化,因此传统“集中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绝大部分高校,因此,这里就针对大部分高校适应的“分级管理”设计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及财务管理结构。

高校应该对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建立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该小组的组长由总会计师担任,总会计师直接由校长领导,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全面处理学校的财务工作。如图1







在此领导下,下设财务管理科、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基建投资管理科等,处置学校相关财务工作并保证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整性。而对学校的后勤及校产部门,各学院财务工作办则由财务处派出工作人员对其会计核算及资金结算进行处理,保证二级财务机构财务工作的客观性。同时学校财经领导小组要领导好财务处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保证下放给各


二级财务机构以及校级财务预算的合理、公正。从而全面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炳起.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评析及优化.会计之友,2006年第7.

[2] 崔凤彩.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模式合理化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薛白.我国高校两种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分析.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年第1.

(责任编辑:陈丽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6011df2b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