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

时间:2022-12-30 06:4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方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

作者:黄湛阳

来源:《财讯》2020年第01

; 要:多校区办学是我国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表征,是因地方高校扩张与合并所呈现的特殊现象。通常来讲,地方高校在多校区办学和单校区办学在办学主体、动因、目标等层面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财务管理层面上应区别对待,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在分析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的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明确地方高校多校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机构、科学预算、监督机制的层面,提出促进地方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以此提升并优化高校财务管理质量,使高校更契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实现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地方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

多校区高校与单校区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前者重点强调统一制度、统一领导、统一主体及统一规划,而后者则将重点放在传统的大学财务管理的层面上,只针对相应的财务管理实务进行管理、规划和协调。但伴随我国地方高校不断扩张与合并,多校区高校逐渐成为现代高校发展的基本模态,致使跨校区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及管理体系难以适应现代多校区财务管理的发展需求。

一、地方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的研究意义和内涵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能够发现,地方多校区高校拥有跨度大、学区分散的特征,能够在高校扩张与合并的过程中增加管理环节,提升管理难度,使管理内耗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成本。进而导致高校资源配置失范、办学效益不足。而加强多校区财务管理,能够帮助高校从系统的、战略的层面出发,优化高校的经济运营和管理模式,降低多校区管理内耗,缓解多校区管理难度。此外,伴随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升教育资源的配置质量,地方政府部门逐渐通过教育集团化、教育升级化及教育合并化的形式,来提升高校的供给力度。致使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开始合并和拓展,掀起了多校区办学浪潮。虽然多校区布局和高校拓展能够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管理模式陈旧的问题,进而为地方高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多校区财务管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提升教育供给质量,提升办学效益,使高校的教育供给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其它管理模式提供适应性强的、成熟的模式参考,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研究拥有着鲜明的发展意义和促进功能,是地方高校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举措。 二、地方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的问题


1)全面预算不够科学

全面预算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预算口径的一致性上。伴随我国地方高校筹资方式多元化及创收渠道立体化,很多教育支出难以有效地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进而导致全面预算脱离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促使核算口径和收支口径出现不一致、不统一的问题。此外,在多校区财务管理过程中,高校缺乏有效控制预算支出的手段,根据相关调查能够发现,我国部分院校所采用的预算调整方法主要以增量预算为主,只是简单地调整财务基数比例,难以协调实际工作和预算安排之间的关系,造成全面预算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随意性。 2)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经费收入主要以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为主,缺乏成本控制和管理理念,存在资金积压和浪费问题,不注重经费的使用效率,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质量。此外在经费配置层面上,多校区高校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某些政府部门往往根据平均主义来安排经费支出,或者过度关注政绩项目,盲目投资,随意建设,存在资金缺乏或者管理成本逐渐提升、相关软硬件建设停滞不前,难以有效地推动地方高校的现代化发展和建设。

3)财务监管力度不够

地方多校区高校因资源整合难度高、资金投入过于分散,不同校区往往注重经费支出和投入,轻视了财务监管的功能和价值,导致高校的财务部门难以发挥出既有的功能和作用,一般只对特定重大的项目实施财务监管和绩效评价,而对一般项目的财务监管和绩效评价,则只是走个形式。这从侧面反应出多校区高校的财务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执行力度相对有限。对此,高校应在完善多校区责任制度和控制制度的基础上,使财务监管和审计岗位责任明确、设置合理、责任和权限相互对应,进而充分地发挥财务监管和审计部门的功能和作用。 三、地方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大财务管理执行力度和科学预算

地方高校要优化多校区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财务管理的时效性。首先,应合理编制预算体系,始终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管理原则,充分地反映出多校区高校的财务收支水平,进而提出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为高校的战略发展提供依据。为此,高校管理者应根据院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情况,健全院校预算管理机制,并根据高校的收支增减程度进行编制,以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为手段,形成全新的预算编制方法,以此解决预算基数不断增加及支出不均的问题。其次,在执行层面,高校应加强预算监督,注重流程控制,根据预算计划,监督预算实施环节,以此监督和检查经费的执行情况。


2)构建地方高校多校区财务机构

财务机构是关系到地方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为满足地方高校多校区发展的现实需求,应探索出全新的财务模式,设置出全新的财务管理机构,使其在负责多校区财务工作的过程中,独立设置收费管理、基建财务、财务管理、计划科等部门,以此负责多校区的基建财务、收费管理、人员统筹、财务预算等工作;与此同时,根据地方高校多校区管理的多元化、多样化特征,高校还应构建出相应的财务服务机构,使其负责各大校区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及人员委派等任务。总而言之,就是要构建出能够协调不同校区、发挥战略决策、部门协调及统筹的财务机构,使多校区财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完整、更加系统。 3)完善地方高校财务分析机制

财务分析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内容。现阶段我国高校往往重视财务核算而忽视财务分析,导致高校的预算和支出存在明显的不一致问题。然而加强并完善财务分析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使高校能够更好地明确上期和本期之间的差距、预算和支出的情况,进而清楚高校的资产分布、收入结构是否合理。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多校区高校丰富资金筹措渠道,合理分布资金、规避经费浪费现象,减少资产的流失和限制,提升经费的使用质量。但在完善财务分析的前提下,多校区高校还需要设置相应的监管体系,重视审计部门的价值和作用,使经费监督和财务分析得到有机的融合,提升高校财务数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地方多校區高校财务管理设置面较广、管理难度较大,并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地方多校区高校应从预算管理、财务机构、财务分析等层面出发,建立健全高校多校区财务管理体系,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促进并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多校区高校还应构建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审计监督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优化现有的多校区财务管理机制,使其在地方高校现代化发展中发挥功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炳春,江世宏,鲁晓君,钱丽萍.主权延伸型高校多校区条件下院(系)级组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05):69-71

[2]鲁韦韦,刘方.扩展型多校区学校管理机制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4):230-23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f2e639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