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屈原?九歌·山鬼?的最后一句为: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我以为“徒离忧〞三个字是该诗的关键词。从外表上看,诗人以美丽女性山鬼的口吻表达了强烈的孤独感、向往和失望的情怀,实际上作者的意蕴不止于此,另有深意。 山鬼自然是孤独的:余处幽篁兮读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诗中三次使用独字,强化了所塑造的形象的孤独感,自然也传达出诗人的深刻孤独。何止是在自然中不见天,何止是在茂密的竹叶遮挡下阳光无法抵达,更为潮湿和阴郁的是心灵的天空,没有阳光的抚慰,像滑腻的青苔一样。 遥不可期的公子,只是她心灵天空中的幻景,是永远不会升起来的太阳,是无法穿透林叶间隙的微光。一腔希冀的山鬼,被石兰、带杜衡、折芳馨,欲将这些作为赠与知己的礼物。这样的想法落空了,在长久的等待之后,只能怅然而归。 留灵修兮澹忘归、怨公子兮怅忘归。两度忘归,其实是不愿意归去。这更加剧了山鬼、诗人以及读者的期待心理。怅然假设失,可是依然不甘心。明知等待的人不会出现了,还是坚持痴痴地等,依然不愿意回归竹林。 松柏有荫,却无力阻挡雷电和暴雨。雷电和暴雨正好切合了山鬼的心情或者心境。外表的恬静,不能表示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暴雨来的正是时候,暴雨的倾泻正好宣泄山鬼的强烈情感。所以,山鬼宁愿选择在雨中,洗涤尘埃,也以淋漓的透雨掩饰充溢期间的明眸之泪。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画家,大都截取了诗歌的前四句,以骑乘赤豹的裸体或者半裸体的山间美人为画面的主体,对于环境的描绘多失之于简略,只能表达诗歌意象的局部。画家们容易把这些媒介本身当成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本身,理解是存在片面性的。而同样取材于这首诗歌的音乐作品,更多的是以旋律传达山鬼所处的环境的清幽和孤寂,更便于描述山鬼所处的外部环境。音乐或者绘画都无法整体传达诗人的意境。诗歌形象的感悟和传递,还是以诗人的方式进行,更利于切近诗人的初衷。文字是自足的,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山鬼的内心和外部世界。 诗人喜欢以美人、香草为描写对象,借以寄托情怀、表达情感、传达情思。和诗人笔下的那些美好的植物一样,山鬼作为一个动感形象,也是诗人传递理念、理想的一个媒介。山鬼不宜简单地归结为独处幽篁的山间美人,她是诗人理想和理念的化身,与其他的美好事物一样,它们属于诗人,也属于理解诗人的读者。但,仅停留于此还不够,那些美好事物还有更深的意义 和内涵,不仅是外部之形象美,还具有内在的气质美。这才符合诗人的气质和情感寄托于表达。 山鬼是否真的愿意离开幽僻的竹篁?我意未必。那里是她的来处,也是她的归处。在那里,她可以采三秀于山间,可以观磊磊乱石,览蔓蔓葛草,可以保持杜假设一般的幽香、芬芳,可以渴饮山泉,可以朝闻啼鸟夜听猿鸣,还有幽林中的微光。星光、月光、山光,都应该是三秀的组成元素。造就山鬼含睇而笑、窈窕的山间精灵的独特气质,是离不开这些外部环境的。 在放逐中,诗人屈原的孤独心结难以揭开,心绪难以排解,这反而成全了诗人,成全了楚辞。诗人每每有呕血之句汨汨流淌而出,既升华了天地山川间的万物,也升华了诗人自身。 如此说来,公子的未出现,丝毫不损伤,甚至更保全了山鬼的高洁。这样的山间精灵,只有诗人以及诗人的知己,才有资格真切地欣赏和拥有她。山间精灵,似乎如海市蜃楼般虚幻,可以远观,不可近视;可以感知,不可以接触。虚大于实、幻多于真。假设隐假设幻的形象,好似暂存于诗人的笔尖,诗歌的第一个字就是假设: 假设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b3519268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