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磁卡? 磁卡(Magnetic Card),是以液体磁性材料或磁条为信息载体,将液体磁性材料涂覆在卡片上(如存折)或将宽约6-14mm的磁条压贴在卡片上(如常见的银联卡)。 根据ISO7811/2标准规定,第一磁道能存储76个字母数字型字符,并且在首次被写磁后是只读的;第二磁道能存储37个数字型字符,同时也是只读的;第三磁道能存储104个数字型字符,是可读可写的,银行卡用以记录账面余额等信息。三条磁道在卡上的位置在国际标准ISO007811/5中被严格规定。 磁卡一般作为识别卡用,可以写入、储存、改写信息内容,特点是可靠性强、记录数据密度大、误读率低,信息输入、读出速度快。由于磁卡的信息读写相对简单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从而较早地获得了发展,并进入了多个应用领域,如金融、财务、邮电、通信、交通、旅游、医疗、教育、宾馆等。 磁条卡技术是在卡存储数据发展过程中使用时间最久的。基本上常用的磁条卡有两种:高磁(HICO)卡以2750或4000 OE的强度进行编码,而低磁(LOCO)卡以300 OE的强度进行编码。 在IC卡推出之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磁卡由于技术普及基础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后来发展起来的IC卡相比有以下不足:信息存储量小、磁条易读出和伪造、保密性差,从而需要计算机网络或中央数据库的支持等。 2、 什么是“条码卡”? 条码卡 (Bar Card),以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条形码记载信息,常见的条码符号是由黑条和白空印刷而成,当光照射到条码符号上时,黑条和白空产生较强的对比度,从而利用条、空对光的不同反射率来识读信息。 条码卡分为一维码和二维码两种。一维码比较常用,如日常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就是一维码。它的信息存储量小,仅能存储一个代号,使用时通过这个代号调取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二维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指纹、签名等,并可脱离计算机使用。 条码卡制作简便,普通的条码按一定要求打印或印刷即可,成本较低,但它的识读设备(特别是二维码的识读设备)比较昂贵。与磁卡和IC卡不同的是,条码卡内的信息不能改写,另外,安全性能差、标准也不统一,这些都限制了它的应用。 3、 什么是“IC卡”? IC卡即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发展的产物。它将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的指定位置上,利用集成电路的可存储特性,保存、读取和修改芯片上的信息。 IC卡的概念是70年代初提出来的,IC卡一出现,就以其超小的体积、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技术、以及特殊的保密措施、和无法被破译及仿造的特点受到普遍欢迎,40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通讯、医疗、身份证明等众多领域。 按照与外界数据传送的形式来分,IC卡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按照卡内集成电路(嵌装的芯片)的不同, IC卡可分为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和CPU卡。 存储器卡适合于仅以IC卡作为数据的转存介质或有软件加密而不担心被篡改的系统,价格较低;逻辑加密卡通过设置卡上的密码区域来控制卡的读写,价格适中,目前应用数量最大;CPU卡又名“智能卡”(其名称来源于英文名词“Smart Card”),卡的集成电路中带有微处理器,自身就可以进行数据计算和信息处理,同时能够利用随机数和密钥进行卡与设备的相互验证,安全性高。虽然价格稍高一些,但应用前景仍然看好。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规划的金融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划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卡,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的社会保障卡采用的都是这种接触式CPU卡。 IC卡具有磁卡和条码卡所无法比拟的许多优点:存储容量大,是磁卡的几倍至几十倍;安全性高,具有防伪造、防篡改的能力;可脱机使用,应用较为灵活。 4、 什么是“ID卡”? 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3eb6eec9ec3d5bbfc0a74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