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1)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3)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 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关键。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师德建设历史地摆在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修订的,体现出诸多鲜明的时代特色。 强化责任和敬业精神。随着以聘任制为核心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将逐步实施。在教师聘任制度下,《聘任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将成为学校管理及教师自律的根本依据。与此相适应,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强化责任与敬业。因此,“敬业奉献”成为道德规范特别强调的主题。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及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是教师判断教育现象、问题的标准,反映教师的教育价值趋向。教育观念有新、旧之分,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及行为。教育观念有正确、错误之分,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错误的教育行为。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有着深层联系。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等是社会道德形成的根本依据,同样,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追本溯源取决于科学的教育观念。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遇到的诸多困惑和问题,都与教育观念有着本质的联系。如,有些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有些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些教师为追求升学率威逼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转班转学,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在教师职业道德上,根源却在教育观念上。因而,规范特别提出“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要求,体现了新时期教师应该树立的现代教育观念。 强调热爱学生,恪守有教无类。热爱学生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责。教师热爱学生代表国家社会对下一代的热爱,是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这种爱不同于其他任何感情的爱,是一种博大、无私、高尚的爱,是寄予着国家社会对下一代无限希望的爱,对国家民族未来充满信心自豪的爱。接受教育是全体国民的权利,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成为教育之宗旨和要义。学生接受教育不分贫富贵贱,有教无类不仅仅是一种倡导,更是教师必须恪守的道德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教育的根本宗旨,根据有教无类的要求,热爱学生要做到热爱全体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而不能因教师个人的好恶,因学生的出身、性别、面貌、优点、缺点等,对学生有远近、亲疏之分。这就是教师“爱”的博大、无私和高尚之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就是对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本质的揭示。 强调创新精神。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创新精神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对创新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懂得创新在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强调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知识经济给教师带来了新挑战。一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与数量大大增加,培养学生判断、鉴别能力更加重要。二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加重要。三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教师要胜任自己的职责,完成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必须与时俱进,率先投入终身学习,而且应在全社会发挥示范作用,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贡献。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077da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