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整合效应 人力资本依附于具有能动性的个体而存在,个体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最终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内涵,从单纯的个体研究扩展到群体研究,乃至扩展到社会关系层面的研究。本文认为,这弥补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不足,因为社会资本强调了个体参与群体的重要性,对个体人力资本具有整合效应。 关键词: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 整合效应 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不确定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注重对人力资本进行系统研究。第一次正式提出“人力资本”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他通过个人教育费用和个人收益的比较来计算教育的经济效益。 但真正形成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本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主要是舒尔茨和贝克尔。舒尔茨被西方学术界称为“人力资本之父”,贝克尔的代表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视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尽管贝克尔不同于舒尔茨而将其研究重点放在微观分析上,但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却显示出这一时期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共同特点,即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人力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本理论可以称为一般人力资本理论。阿罗于1962年发表的《边干边学的经济含义》一文中提出的“边干边学”的著名理论,则是上述理论的补充。这一阶段,人力资本理论正逐步融入主流经济学。 我国的经济学家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也对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如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初等教育的产出弹性普遍大于中等教育;单纯依靠投资于人力资本不可能取得经济成功,或者说,如果缺乏相配套、协调的机制与政策,人力资本将不会带来经济增长。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逐渐被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接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但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具有不确定性。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的、潜藏在其所依附的个体身上,其作用的发挥受社会环境、组织网络、个体心理的影响。也就是说,使个体人力资本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并不完全是由个体人力资本本身决定的。作为主体的个人来讲,他有做出努力和不做出努力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其选择的过程和结果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这种选择 会影响其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人力资本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其能否充分发挥潜能,即所处的社会网络和组织及其社会交往方式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人力资本的配置主体(包括承载个体和组织等)不能准确认识人力资本的存量特性,一般来讲,不能合理有效地将适当的人力资本配置到适当的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岗位上,人力资本的效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同时人力资本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意义。 因而,在人力资本运作中,就有一个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发现个体人力资本的优势并充分发挥的过程。社会资本强调了个体参与群体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体的价值通过他人得到增加,社会资本对个体人力资本具有整合与协同作用。认识到这一点,对组织如何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本形成和运行环境至关重要。 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整合机制 Lin(2004)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在目的性行动中被获取的和/或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对应于所考虑的回报或利润所处的层次,社会资本的研究存在两种视角。第一种视角关注个人对社会资本的使用,将社会资本视为私人物品;第二种视角关注群体层次的社会资本,视社会资本为公共物品。讨论集中在:某些群体如何发展并或多或少地维持作为群体财产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如何提高群体成员的生存机会。人力资本研究主要是从个体视角来进行的。作为个体的人是在社会环境中行动的,社会环境对其成功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成功人士往往拥有比较完备的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的渊源关系。但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呢?国内外的研究很少涉及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和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探性地提出了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转化机制(如图1)。 根据图1所示,个体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培训以及经验而形成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否充分发挥受到社会资本的制约和影响。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产生和提升所必需的场域,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获得各种可能的社会支持和发展资源,限制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经由社会资本的帮助,个体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和优化,使人力资本成为社会资本应用的后续形态即总体人力资本。在个体人力资本向总体人力资本转换的过程中,从微观层面上看,个人运用社会资本,摄取和使用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以获得工具性行动中的回报和保持情感性行动中的收益,对于人力资本本身来说,实现这些转化是个体经过理性考虑,选择具体的资本转化方式,来弥补自己人力资本的短缺,从而为自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b510fb2b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