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我听说实验小学开展了“诗词素养”教育活动的实践。有的同学能背30多首诗词,现在我请几个同学来背一背。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这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古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桥,这个桥叫枫桥,在离枫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就叫寒山寺。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是为什么呢?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这首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板书课题) 2 读诗题,理解诗题。 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是多音字(停泊bo)(湖泊po),那“夜泊”就是什么意思呢?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谁把船停泊在枫桥?(生答略) 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 3 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播放动画,教师诵读古诗。) 二、初读诗句,初步感知 1 自由读古诗。 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打开书开始吧。(出示课件,生自由读古诗。) 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第一个给大家读一读。 2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男生读,女生读。) 三、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我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谁能美美地读一读吗?(生读)真美!还有什么感觉吗?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生读) 四、细读古诗,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1 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生再次自由朗读诗文)读出味道来了吗?(生:忧愁。) 2 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齐答)愁!(板书:愁)他愁些什么?我们从哪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哪个字? 3 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你从这个“外”字也感觉到了他不在家乡,在外地,是吗?感觉挺有意思的!客,客是什么?(客人……游客……在外做客……)是啊,客人也好,游客也罢,反正他就是个“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哪怕不是佳节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也会“倍思亲”啊!对吗? 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站在船头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外漂泊,感觉很累了。一个人在外面。家乡的一切他都不知道。(学生发挥想象。) 4 介绍作者,补充资料,理解诗人人生求索之愁、忧国忧民之愁。 查过资料,介绍作者:诗人因为参加府试,没考中,感到愧对父母,为前途渺茫而愁。 5 诗人的愁绪,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再想象一下,诗人临行前,他母亲为他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夜深了,他无法入眠。站在船头上,他非常地想家。可这时候,家人不在身边,哪怕是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要是遇上了伤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诉说吗?…,夜深了,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也没有)他只好一个人站在船头上,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五、精读古诗,感受古诗魅力,理解诗意 1 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请同学们再读读。 2 理解诗意。 哪个同学能把第一、二句诗的意思说出来呢?(月亮已经下山了,只听得小鸟在树上呜叫。秋天的夜晚,寒霜透着寒意从四面八方向停靠的船袭来。……)听你这么一说,老师都感到了阵阵寒意。突然,当!当!沉闷的钟声从远处传来。从哪里传来?传到了哪里?(传到了诗人的客船里,飘到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诗文中第三、四行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哪个同学把这两行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半夜时分从姑苏城外寒山寺里传来钟声,传得很远很远,传到诗人的客船上。) 3 学生自由说整首诗的意思。(出示课件,教师概括诗意。) 4 领悟倒叙的写作方法。 学到这里,你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生:刚才,我们分析第一句时讲的是黎明时的秋景,这儿又讲的是半夜的感受,这不矛盾吗?) 是啊!提得真好,这不矛盾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老师明白了,诗人先写拂晓的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情景,采取了倒叙的写法。大家都明白了吗? 六、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 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现在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这首诗所描绘的秋景在你们眼里,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似乎很美。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让我们成为小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寒冷的秋夜吧?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的秋夜。诗人乘坐的小船停泊在枫桥边……(语调低沉) 此时此刻,张继,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朗读、背诵此诗。) 2 学唱《枫桥夜泊》这首歌曲。 短短的28个字,既是一首诗,也像一幅画,更是一首歌。好,我们一起欣赏,跟随《枫桥夜泊》这首歌曲,轻声地唱起来。(出示课件)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诗,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诗中的景物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的感情。凄清的乌啼、寒气袭人的秋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无不烘托出诗人浓浓的愁思。总之,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21a62a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