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高三语文作文学案

时间:2022-08-10 00:41: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 学案制作:罗飒 1

2011级作文指导学案之C7 “停靠点”作文讲评

学习目标:1、评赏学生范文,开拓作文视野 2、学习从丰富的学习生活中选材立意。

学习重点: 开动头脑,切合题意,适当选材。

一、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这个加速旋转的世界上,人们很难找到完整的、纯真的、恒定的东西,来安妥自己的心。在越来越热的世界上,我的心越来越躁,越来越慌,也越来越荒。生存的地址不断地变成遗址,记忆的圣地不断地变成废墟。在这不断废弃、破碎的生存里,是怎样为自己的心找到一个停靠点?(李汉荣《停靠点》

请以“停靠点“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二、立意指导

1.作文形式:此次为话题作文。仅给定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写作的空间很大。从话题导引材料可见这几个含义:围绕“停靠点”指出了它的作用、拥有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如何寻找它以及寻找一个怎样的“停靠点”。它实际上已经给同学一定的立意启发。我们可以有所选择,有所联系,有所拓展,从而成就我们的作文。 启示:话题作文的材料常常意在激思引意,不妨做个抓手。 2.题意把握

“停靠点”为名词,表面上的意思是可以停靠的地方,比如车站、港湾、家、树下等,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具象的停靠点上不事挖掘,就显得有些肤浅。我们从这些具象的停靠点可以引申为能够寄托人类精神并能提升精神境界的事物,可以是给人类带来崇高精神慰藉的和谐自然,可以是给人类高尚文明提供依托的社会文明。要注意虚实的统一。

另外,写记叙文必需选准一个停靠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来体现你对停靠点的理解和感悟。 三、主要问题

1.审题不准,立意偏跑。

比如写心灵的坚守、人生要有追求,且行且息、停靠等,文中无“点”均非写“停靠点” 像写《故乡,我的停靠点》,只写了一家人春节回老家的过程,而没有表现出为什么家乡就是停靠点。 《命运的停靠点》通过想象一个求职者两种不同的举动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得出命运有正也有反的结论。

写《漫步 细品》写陶渊明、严子陵等坚持自我的行为,却不见他们的停靠点是什么。 2.写之有物,言之不深

在作文中选择具象的事物,有某种停靠点,但是言之不深。比较生硬地强调xx是停靠点,却写不出比较深刻的意义、影响、必要性、重要性,缺少对话题的认识和思考,不能由具象的停靠点联想到抽象的停靠点。或者没有对停靠点作立意的升华。 比如写《换个位臵停车》,仅指为了“停靠点”——一个车位而争执不休的场景。 3.记叙文通篇平铺直叙,没有细致的场面和细节描写。 四、好标题、立意展示 1.好标题:


《只取家灯一盏》《春风不度玉门关》《在水之涘》《心静桃花源》《外婆的绿竹园》《最爱这一抹蓝》《寻找自己的“风车”《心有所依》《慢下来,等等这个世界》《匆匆》《牧笛》《心之所寄》《海棠花未眠》《天地何处才是“家”《故乡的小屋》《我的小角落》《寻找停靠点》《细细的潮音》《我的海》《小路》《永恒的港湾》《觅》《为心找个停靠点》《留住时间的照片》 比较:《浮沉》《坚守》《读书与思考》《皈依》《停下前行的脚步,安妥躁动的心》 思考:什么样的题目是好题目?

直中题意 符合特征 美化诗意 引用象征 3.好的选材立意。

如今,当我再看这面墙,它被奇异的图画所填满,被儿时的不安所填满,而我要离开这面墙向更远的地方前进。这条路上,我不再需要一面有形的墙给我身体上的依靠。因为我知道,无论我身处何方,无论我形依何处,心永远都有可以依靠的停靠点。--墙(2 俞隽文) 我愿意停在这里,只为我与走廊间那纯洁浓厚的友谊。每天的交谈中它告诉我:只要还有机会走在这灯火通明的走廊上,你就有理由用潜能燃点你青春的花火„„--走廊(张永盛) 现在,我已近成年,身高、外貌都已改变,却依然记得老家房子的模样,还有倚靠老树时令人宽心的感觉,-- “树”4 李家浩)

我仍常去看它,却没有太多话同它说,没有愤怒冲它发泄,没有狂喜与它分享。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像一对老友,享受着彼此的平静。

回望那亭子,我心灵的停靠点。宁静淡泊映入眼里,更透入心中,使我处在繁杂世事的心回归平静。--“亭子”2 郭葭)

归有光找到了,项脊轩和庭中枇杷树是他心灵之家。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流逝,他永远都因祖母、母亲的声声呵护而温暖。他的爱情寄托于那棵不倒的枇杷,妻子的一言一语,一动一止是他心灵的依托。纯真的亲情和爱情永远呵护着归有光一直走下去。——《给心灵找个家》10 马有为)

川端康成在纷扰的尘世中,寄心于凌晨的海棠,体会到自然的真美,苏轼寄心于诗词,抒写命运、抱负,奔涌豪迈豁达的情怀;贝多芬在音乐中寻找着世界的大音„„——11 利)

或许,那栖居之所就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破木车,安放了孔子的失意与疲惫,又在辘辘轮声里唱响着理想的执着;或许那栖居之所就是郁达夫心心念念的孤独的秋天,在清冷疏淡的秋味中,抚慰了诗人浓浓的眷恋;或许那栖居之所就是史铁生日日静坐的地坛,草木竞长,荒芜而不衰败,让苦难中的人儿悟了人生,挺起了脊梁,感恩命运。——(11 马瑜)

忙碌的高中生活中常常停驻在一片树荫之下,看花开花落,树的意态,享受阳光的温暖,让单调的生活变得富有活力,温馨简单。——《停驻在树荫下》7 李文静)

小路是生活中的一个停靠点,给了童年的我快乐,给了求学的我心里的宁静,让我在以后的路上不再徘徊。——《小路》7 邱淑翠)

《翻语文书》写自己从语文书上的名篇中看到古今中外的名人人生的停靠点,由此引发思考,自己人生的停靠点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身旁。

《枯枝老槐》写残疾人受到枯枝老槐的启示,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老槐树成为心灵的停靠点。

《回家》写农民工进城务工遭遇失业的打击后的思考,将小山村中的家作为自己积蓄力量的停靠点。

思考:如何找到话题的突破口?什么样的材料最喜人?

话题要化大为小,选材要新颖不落俗套,可以关注生活,关注课本,多点生活的真切或者文化气息

五、范文展示


1.惶恐

高三、1 张孟莹

呼吸急促,脚步沉重。

那幢老楼不见了!什么时候的事?我的心越发惶恐。 曾经它总立在那里,无论风雨。 那是一幢很有些年头的老楼,砖红色早已斑斑驳驳,青苔积得很厚,在砖缝之间蔓延着,横平竖直的丝丝痕迹曾是我柔软的小手最喜游走的路线。曾经啊,原来我还有过那么多肆意挥霍的时光,作业?钢琴?统统都不必放在心上,唯一让我回家的理由是——肚子饿了。 曾经,最喜欢秋凉时候的老楼。每个周日的午后,最悠闲的时光,不是倚在家里的沙发上窥一角诗经,而是靠在老楼宽阔的后背上沐浴阳光。厚厚的红叶铺满了它身旁的土地,一缕斜阳从残存树叶的叶缝中落在它身上,温暖静好。我拾起一片叶子,夹在厚厚的书里,让它变成了我下次翻阅时的惊喜。 那些离地一米多高的砖石,一定常常看到我轻易就会扬起的嘴角。一只蝴蝶翩翩而来落在近旁的花丛;日影透过树丛,落下奇怪的暗影;隔壁班的男生又在走廊不期而遇„„甚至那曾经无缘无故就会笑容满面的日子,那根本找不到理由不快乐的日子,都是老楼在跟我一起幸福着。

老楼也一定还记得我低声的呜咽:一定记得我最好的朋友是在一个春雨淅沥的日子登上了去往地球另一端的飞机;一定记得跟妈妈大吵一架后离家的我是怎样自言自语、振振有词,最后却都化作了一声声隐约可闻的“对不起”„„ 老楼陪我共度了十七个三百六十五天。只是望一望他的一角砖石,看到他安然静立的样子,我的心就会慢慢沉静下来,匆忙奔走的脚步也会不由自主地放慢,甚至停驻。 如今,他竟走了。不臵一字一言。

无处停放的视线无目的地漫过枯折的树枝、和着尘土飞离的蝴蝶以及轰隆作响的工程车。寒意在心中漫延。被捉回官场的陶渊明,被夺走酒杯的李太白,被驱离了草堂的杜少陵,是否曾经也像现在的我一样手足无措?

是谁说过的,身如不系之舟?原来,心无所依的感觉也是这样的空落落。

又一片红叶飘落,我却不敢再俯身捡起,只能转身,只能远离,真的怕,曾经书里的小惊喜,心头的朱砂痣,也褪了颜色,淡了时光„„

2. 高三.2 张永盛

从校门到教室需要经过一条长长的走廊。

进进出出,忙忙碌碌,走廊似乎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可是我并不很喜欢它,特别是夜里。 夜里,每当我一个人离开学校,面对这漆黑无尽的走廊时,我很惶恐,很无助,像一粒纷飞的细沙,像一只游离的大雁,似乎没有一个位臵让我住脚、让我停靠。 我高兴时,它总是收敛起它的笑容,摆着一副阴森的模样,我只得默默地走开。

我难过时,它总是动用它的黑暗与凄冷挖苦我,嘲笑我,窗子透过一丝寒风,逼出了眼角苦楚的泪水,我只得躲开。我不愿在此停靠。 长径无灯,惶恐的心灵何时安稳?

有一天课间,偶然看到几个工人对着走廊指指点点。可我无心留意。此刻的我,脑子满是口袋里那被揉烂的卷子,还是像以前为那可怜的分数而愁苦懊恼。 夜晚,照样拖着沉重的步伐迅速逃离这漆黑的走廊„„ 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道刺眼的亮光。

走廊上的灯亮了,随着我的脚步声走廊上的灯一盏盏地亮了„„习惯黑暗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恍惚了,但更多的却是温暖。

当阴森凄冷的长径变成了通透明亮的征途。 当失意和迷茫博得灯光的一丝同情及怜悯。 一只流浪漂泊的小船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停靠、依赖的的港湾。

那以后,走廊的灯在夜晚再也没有熄灭。我也越来越依赖这每一天一分钟所带给我的鼓舞和希冀。 我快乐,现在我可以敞开心扉向它诉说,于是我驻足停留。 我失落,如今它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32b0486c175f0e7dd137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