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时间:2022-04-08 06:30: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作者:武文斌

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6

【摘要】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它的进行具有历史必然性,本文主要探讨其原因。 【关键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经济;合作化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土地改革得以完成。从1953年至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 一、建国初,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个体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已使生产力的水平达到了极限,土改后的农村经济基本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1.个体农户势力单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资料甚稀、生产分散、规模狭小、农技落后、生产率低下。贫农、下中农更是严重缺乏生产资料。个体农民一年的劳动成果,在扣除补偿生产资料消耗和缴纳农业税后,绝大部分用在全家人简朴生活消费,所剩无几,有的甚至毫无积累,这就不可能持续扩大再生产,有时连简单的再生产也维持不了。土改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较快,但到1953年、1954年发展速度就将降下来了,这与自然灾害有关,但主要原因是单薄的小农经济,无法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抵抗较大的自然灾害。此时农民为求进一步发展生产,解决缺乏耕畜、农具等困难,就曾自发地进行换工互助。因此,组织起来是我国个体农民的共同愿求。

2.因生产规模狭小、占有的耕地少而分散,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不便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单靠个体农民是根本无法购买新式农业机械,即使有的富裕的地方买了新式农具,也往往由于缺乏文化技术知识,不懂得如何使用。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使土地集中连片,资金聚集,才能解决好上述矛盾。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实现工业化密切相关

1.农业发展缓慢,势必影响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影响一般在次年就表现出来。1952年农业丰收,1953年工业增长30.2%1953年和1954年农业生产增速下降,工业生产增速也随之下降,1954年工业增长16.3%1955年仅增长5.6%1955年增长缓慢,重要原因是农业连续两年增长慢,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开工不足,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样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能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就不能解决这个矛盾,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遭到绝大的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是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需要。

2.国家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力量日益加强,有力吸引了农民,助推个体农业走向合作化。国家供应的农业动力机械,1952年为1.3万马力,1956年为18.9万马力;新式农具1952年为27.6万多部,1956年增加到263.3万多部;抽水机1952年为8200多部,1956年增加到2.3万多部;水车1952年为73.3万多部,1956年增加到117.9万多部。农业技术推广站一九五二年为二百三十二个,一九五六年为一万四千二百多个。虽然当时国家还不能大量生产农业机械以武装农业,但是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也不断加强。

三、小农经济自由发展势必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1.高利贷者逐渐活跃。1952年据吉林省调查,一些村、屯,放高利贷情况严重,春借一斗秋还二斗,贷款利息高达月息30%,一般在10%左右;数量也大,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农村阶级的分化。一些富裕农民靠放高利贷上升为新富农,许多贫下中农则在重利盘剥下贫困破产。

2.雇工剥削逐年增长。1952年,根据华北局对山西等省七个县二十一个村的调查:雇工、短工者四百七十五户,占总户数20%强,并指出,农村雇佣劳动从一九五〇年以来,逐年增长,剥削雇佣劳动。

3.租典土地不断增加。一九五二年,据原热河省对六个村的调查,土地租佃关系,一九四九年三十四户,出租土地一百二十八亩九分,一九五二年有一百二十二户,出租土地,并指出:出租土地主要为缺少或无劳动力户、老弱残户、无力耕种的贫困户。土地典让关系也在发展,各阶层中相对的以贫农因生活困难典出土地户较多。

4.土地买卖日益严重。据山东省一九五二年对十九县内八个乡和四十一个村的调查:土地改革后,有十分之一的农户曾出卖土地,有十分之一的农户买进土地。贫农卖地最多,其中因生活困难、婚丧病和缺劳动力卖地者占卖地户数的61%。买地者中间以富农为最多。 5.新富农到处出现。一九五二年,《东北局关于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决议》指出:全局1%左右的农户已成为新富农。发展较快的如肇源七区十八个村调查,富农已占农村户数的1.8%、人口的2.6%、土地的3.9%、耕畜的6%、车辆的7.7%……因为它适应小农经济自发发展规律,故在农民中影响颇大 【参考文献】

[1]《两年来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汇编》,中华书局,1952年,第158页。 [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81-182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伟大的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21页。 [4]《东北农村调查汇集》,东北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130页。 [5]《东北局农村工作座谈会学习资料》,1951年,第7页。

[6]《经济与财政问题》,东北书店印行,194611月版,第163页。

作者简介:武文斌(1990——),男,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学生,法学硕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专业:中共党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6d0afb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