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资料简介

时间:2022-08-04 08:01: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安石资料简介

王安石资料简介 人物资料:

王安石(10211218--1086521),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缺乏畏,祖宗缺乏法,人言缺乏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格调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驰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人物出身:

王安石出身于临江军(今江西樟树),生活在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而且他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怀民生疾苦,屡次上书倡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之后调任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1058年冬,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王安石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取士。废明经,设明法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考时务策,整顿太学,唯才是举,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人物历史评价: 1.《宋史》评价 《宋史·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那么有余,处辅弼之地那么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2.北宋的评价 元祐元年1086王安石去世后,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认。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办法进行批评,朱熹屡次批评王安石及其后学:学术不正〞,坏了读书人〞,但是朱熹对王安石个人是给予了相当肯定的。 3.南宋至晚清


王安石本以天变缺乏畏,祖宗缺乏法,人言缺乏恤〞,锐行变法,但因性格、运气、旧党及富豪反对和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其人亦被旧党标上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所促成的党争更加速了北宋亡国。宋高宗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以靖康元年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绍兴四年五月宋高宗诏命重修《神宗实录》以否认王安石变法为基调,这一定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经宋国史至元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中国皇权时代官方定论。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认的,但对王安石的局部新法措施那么有不同程度的肯定看法。在诸新法措施中,尤以科举改革、免役法、保甲法、保马法得到较多的肯定。 持肯定者在南宋有陆九渊,元朝有吴澄、虞集,明朝有陈汝錡、章衮,入清后有颜元、李绂、蔡上翔、杨希闵、龚自珍、陆心源等。王夫之认为王安石的三缺乏〞之说是祸天下而得罪于名教〞。如蔡上翔以为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南渡以后,元祐诸贤之子孙,及苏程之门人故吏,发愤于党禁之祸,以攻蔡京为未足,乃以败乱之由,推原于荆公,皆妄说也。其实徽钦之祸,由于蔡京。蔡京之用,由于温公。而龟山之用,又由于蔡京,波澜相推,全与荆公无涉。〞

他们给王安石以高度评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他们大都是江西临川人,对王安石的表扬,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尊重和敬仰乡贤〞优良传统的一种表现;其二,颜元、龚自珍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与他们和王安石有着相近的思想理路分不开。 南宋至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批判意见有三点:一是认为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后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二是对荆公新学进行了严厉抨击。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底,自宋理宗取缔王安石配享孔庙后,荆公新学所遭受的抨击之严厉,要远甚于对新法措施的否认。南宋理学家对荆公新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斥荆公新学为异端邪说于学不正〞、杂糅佛道〞学本出于形名度数〞,二是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依据,予以无情打击。由于理学在元明清被定为一尊的统治思想,是当时思想的主流〞,荆公新学作为异端邪说遂成不易之论。三是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为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是北宋熙宁、元祐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的主要观点,自南宋至晚清仍是绝大多数史家和思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根本观点之一。 4.20世纪上半叶的评价: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

梁启超《王荆公》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王荆公》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胡适也有类似的评价,其后研究者虽然已波及到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方方面面,但梁启超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 1949年以来的评价:肯定说、否认说和不完全肯定说

一、对王安石及其变法亦做出了全面的肯定。研究王安石变法并产生较大影响的学者,当推邓广铭先生和他的门人漆侠先生。他们在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性质上与20世纪前半叶的肯定又不尽相同,其特点是:一是注重强调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性,即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时代历史环境中。二是对王安石变法的效果根本持肯定态度,即王安石变法在实现其富国强兵,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三是对司马光及其反对派的否认,认为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的政治运动妨碍了历史的前进。这是对自南宋初以来是司马光而非王安石的传统观点的彻底否认,也与梁启超以来的评价有所不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翻案并未否认司马光。四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一般归结为保守势力的强大、变法派


内部的分裂以及宋神宗的动摇和过早的去世。 二、文革中王安石被作为法家的杰出代表,把其变法看作是儒法斗争的典型事例而遭到批判和否认。1973—197610月间,相关文章共发表150多篇。文章作者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四人帮〞的宣传班子,专门为四人帮〞制造舆论,他们炮制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分量甚重,犹如重磅炸弹,一时影响极大。罗思鼎《从王安石变法看儒法论战的演变———读》。二是工厂、学校和部队的理论小组和学习小组撰写的文章,都根据四人帮〞的调子,上纲上线,无学术意义可言。三是一些专家、学者经受不住强大的政治压力,违心地跟着撰写了一些著作和文章。1977—1979年学界发表了二三十篇文章批判和矫正四人帮〞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扭曲,并力图澄清一些根本史实,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出现三种意见:肯定说、否认说和不完全肯定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发表了王曾瑜先生的《王安石变法简论》,对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随之而热烈地展开。肯定说根本承接了五六十年代以来的肯定性意见。否认说又有两种不尽相同的意见,第一种是对五六十年代肯定观点的全盘否认:王安石不应算作中小地主的代表,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是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妨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法期间社会矛盾依然锋利,一句话王安石富国有术,强兵无方〞,应予以根本否认。另一种否认意见是以全盘否认王安石,全面肯定司马光,亦即尊马抑王〞为其特色的。不完全肯定说,一方面充沛肯定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的一次重要改革活动,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变法期间生产有所发展,财政状况好转,根本上到达了富国的目的。另一方面亦指出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给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增加了新的负担。对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肯定它还有对商品经济发展起积极影响,又成认它对商业活动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5.国外评价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的多项改革,波及将当时的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以及数目字管理,但不见容于当时的官宦文化,亦不足有关技术能力而无法取得成功。按黄仁宇先生的说法是他可以把中国历史一口气提前1000年,因为变革是对以往的体制或法律的局部否认最初是少数敏感的发现者觉察到了原有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努力,多人有了变革要求,这种要求不只是给朝廷方面造成必要压力促其革新,也提示朝廷顺应多数人的要求来进行改革。王安石的变革思想,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所有的改革家的思想,人类思想对抗的文明成果,正是这些成果,使人类有了摆脱横蛮统治的可能和方向。

王安石资料简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6cf5bcc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