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至是多少号 2021年夏至是多少号 6月21日 12:24:06,农历2021年五月廿七。 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有的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其实,“夏至”真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 汉代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代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代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产生早晨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文学家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现代 现代左河水《夏至》诗曰:“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这首七言绝句诗释义,表达了在夏至夏至典型的天体、气候、环境监测及动物变化状况。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底下三伏天是半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鬼以求安,同时也讲求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尽管如此,夏天对人体的消耗也是较大的,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因此称为枯夏。北方有一个风俗,即定期为小孩称体重减轻,看看他的体重是否不断增加或减少,以观察儿童的生长情况。 其次是利用防暑工具,例如有雨伞、扇子、凉帽、凉席、竹夫人等等。 扇子起源很早,先为农业生产的扬谷工具和煽火用的厨具,后来才加以改进,变成防暑驱热的凉具,再演变为戏曲用具。周代就有晕车药取凉的羽扇,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长柄扇。金融资本的扇子因地而异,有芭蕉扇、蒲扇、羽扇、绢扇等,唐代以后果然出现了纸制折扇。 古代的卧具则利用各种纤维质料制成的凉席,如苇席、籘席、竹席、象牙丝编制席等。古代流行的瓷枕,也是第一种防暑卧具。也有用竹枕的,即称竹夫人,又称百花娘子、竹姬、青奴。在《吴友如画宝》中有一幅“竹妖入梦”图中,就绘有一男子之侧床上,抱着竹夫人入梦乡的惨状。由于夏天白天长、炎热,入夜又难眠,各地都提倡睡午觉。此外,人们也喜欢在夏天里田径、妇女儿童戏水、养金鱼、叉鱼、钓鳖、捕蛙、捉鱼、捉鳝鱼、夏猎等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658da5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08.html